第161章 鄢陵之战(2 / 2)
所谓蛮军,就是一些被楚军征服的南蛮族群。这些蛮族,或许想表达对楚国的忠诚。尽管这天是六月二十九,是个不适合出兵打仗的日子。但楚国君臣求胜心切,在晨雾的掩护下逼近晋营。
为了与楚军交战,晋军出动将士,把一些阻挡和影响兵车行进的地方填平了。虽然填平了一些地方,但总起来大营前方的地势,对晋军有些不利。但楚军已经逼近,晋军只好准备应战。
叛逃到晋国的巫臣,和儿子巫狐庸帮助吴国富国强兵,使吴国成为楚国东南的一个强劲对手。另一个降晋的楚国大臣苗贲皇,也跟随在这次出征大军中。他对晋厉公建言,说楚军兵力雄厚的是中军。左军是郑军,右军是蛮军,应该先击破左右两军。
为了引诱郑军和蛮军,苗贲皇建议晋军的中军、下军稍微改变一下整齐的阵势,让郑军和蛮军以为有懈可击。当郑军和蛮军前来进攻时,立即出动上军和下军,三军配合马上攻打郑军和蛮军。达成目的之后,中军、上军、下军和新军,协同攻打楚中军。
晋厉公认为可行,就发布命令按照以上方案执行。为什么在战争或外交活动中,投诚或间谍可以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从接下来楚军一系列操作就能知道,真正了解自己的,还是自己人。
但自己人如果背叛了自己,那就会成为对手的一大助力。
楚军的进攻,和苗贲皇预料的完全一样。楚共王亲率中军,见晋军阵型不整,将士涣散,立即发动了进攻。但晋军的抵抗超出楚共王的想象。在交战中,楚共王还被晋将魏锜射伤了左目。
楚共王拔下左眼上的箭,连眼珠子都掉了出来,难忍的剧痛可想而知。楚共王把养由基召来,递给他两支箭,让他射死魏錡。
养由基只用了一支箭,就射中了魏錡的脖颈,魏錡伤重而死。养由基把剩下的一支箭,又还给了楚共王。魏錡用自己的一条命,换了楚共王的一只眼睛。然而不管怎么说,楚共王还活着。
这种情况下,楚共王只好率领楚中军撤退。见时机已然来临,晋军对郑军和蛮军发动了猛烈攻击。看到率军撤退的楚共王,晋军下军将韩厥带领人马紧紧追赶,但好几次都失之交臂。
在激烈的战斗中,楚国公子熊筏被晋军俘虏。为了保护郑成公逃命,郑军将领唐苟战死。眼看着天黑了下来,但胜负未分。
楚军和晋军的交战,从早晨一直进行到日暮时分。战场上,到处是双方战死将士的尸体。但楚军、郑军和蛮军的伤亡,明显比晋军要多。死伤惨重的楚军只好撤出战场,准备明日再战。
利用晚上的机会,楚军又补充了不少士卒。这些士卒,很多是从楚国占领下,原来部落、方国征发来的。在那个年代的峥嵘岁月里,抗拒征兵可能立即就会被杀死。除了逃亡,别无他法。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