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萧何的疑问(2 / 2)
从上郡这个村子,到这支商队,到韩信军中,这有一根线。这根线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上郡这个方向,一直都不在自己的注意范畴,上郡人口也不多,出产也有限,战略地位不重要,没有什么大的势力,在天下这一盘战局中,上郡看起来无足轻重,但是现在看来,这些印象是错的,资料不全,自己被骗了?
萧何觉得,需要在这个方向投入更多的注意力。这事儿不用麻烦刘邦,荥阳京索防线战事紧张,这点事儿自己亲自去看一下最好,使者们说张村是一个开放的村子,欢迎一切商贾,只要来做生意,从来不会受到刁难,那自己用商人的身份亲自去探一下,了解一下这个张村深浅是不是也可以?
上郡是个不起眼的地区,永远没有淮泗那么引人注意,也不如汉中这样涉及到根本。但是当这些问题都摆在眼前的时候,萧何还是决定,无论如何也要抽一点时间去看一下了。
所以征集最近一笔粮草,送出最近一批征兵以后,萧何丞相打着“巡视上郡”的名义,带着车驾随从,沿着甘泉直道往高奴县而去。
始皇帝修筑的直道,是为了快速部署军队,实现对上郡、九原乃至匈奴草原的控制。这条路由当年执掌长城军的蒙恬将军督建,用几年时间完成,北方降水少,这条道路看起来保存很好,自己所在的淮泗芒砀一带降雨多,草木繁盛,修建这样的道路就很困难,很容易被洪水阻断冲垮。
道路开阔、平实。车子在这条路上行驶还很舒服,有一点昏昏欲睡的感觉。萧何挑开安车的车帘往外看,道路上三三两两有逃荒的流民。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咸阳市面上流传出“要逃荒就去上郡”这样的话,说的是上郡那面接纳流民,只要能到了上郡,就能得到吃的,还有人给发放耕地、给找工作,在大灾荒里混不上饭吃的流民,在上郡某个地方都可以每天满嘴流油。
然后走在甘泉直道的流民就多了起来。当守在关中吃光最后一粒米、再也看不到希望的时候,一些人就举家踏上甘泉直道,这些流民看上去就已经忍受了好久的饥饿,各个形销骨立。走在路上仿佛是鬼一样。他们是靠什么支撑活到现在的呢?是路边的草根树皮吗?还是真正有人已经易子而食了呢?
萧何不知道。
这些人行进的方向,就是传说中张村的方向,所有关于张村的说法,到底是真实呢?还是有人刻意编造的谎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