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萧何的疑问(1 / 2)
萧何发现了一个怪现象。
关中有大量逃民。
这场人祸导致的天灾并不奇怪,天灾导致很多人饿死也不值得奇怪,奇怪的是,逃亡的灾民去哪儿了?这些人既没有前往汉中,也没有逃往荥阳方向。如果来到汉中自己就可以征兵了。如果逃往荥阳就可以补充汉王刘邦的兵员不足了,但是这些人口不见了,自己和刘邦都没看见,他们去哪儿了?
还有一个问题。虽然关中大灾,但是其实还是有一条渠道能弄到粮食的,就是上郡的董翳,似乎一直在向关中贩运粮食,萧何翻开上郡的户籍册子,这是始皇帝三十五年的户籍册子,按照这份册子显示,上郡人口不过60万,耕地也相当贫瘠,那么董翳从哪儿弄来这么多粮食?董翳在这件事上可赚了不少钱!虽然董翳这儿的粮食也不是无限量的,但是现在米价贵啊!三五万人的口粮放出来,价值相当于几年前三五千万人口粮的价格。
董翳拿这些钱要干什么?
萧何行事一向谨慎,也不会因为单纯账面上的一点问题就直接跑到上郡,还是找来熟悉上郡事务的幕僚、召见了上郡方向的使者和官员,一一问个清楚。
算是大体清楚了——上郡高奴县有个村子,特别富裕,掌握了很多奇异能力,有大量工坊,还有开辟出来的农田和开采的矿山。董翳的粮食,一小部分是在张村收税得到的,大部分却是向张村的商行采购的陈粮。
而且这个粮税商税都很低。粮税是十税一,商税是三十税一,天底下哪有这个道理。当前到处打仗,关中的粮税在二世皇帝的时候已经抽到了三税二,汉王打下关中以后,这个税率一时也没调,十税一!差这几倍的粮税那可差老了去了,董翳到底是怎么想的?
问了董翳的使者,也说不出什么道理来,就只说董翳之前在张村大概吃了个瘪,于是谈下这个税率,虽然税收低,但是张村从不抗税,交税及时也没有隐瞒,反倒能保证董翳所需。据说韩信将军破翟国的时候,也曾经去了那个张村一次,却也没有谈出什么名堂,回来以后对董翳说:“那就一切照旧吧。”不过据说有一支张村的商队自此就一直跟在韩信将军大军之后,上次弄了几千个木桶送到夏阳,就是张村制作的,要说制造木器铁器之类的,只怕全天下都没有张村出产的更快更好。
居然和韩信军有关,萧何一惊,又派人寻找安插在韩信军中的亲信,详细问这事儿。这个亲信也说不出子午卯酉,就只说是有这么一个商队跟在韩信后面,韩信所需物资,往往向这个商队订购,打下领地后通常用荒地、无主的耕地、矿山、多余的屋子之类平账,因为商队行事很小心,也没有成千上万木土地、整座城池这样去占领,所以在军中军功分配、将士们分战利品的时候,也没有人和商队有什么争执。反倒是商队经常会从收购将士们的战利品,换成便于携带的贵重之物,所以这个商队在军中声誉一直还都不错。
在自己眼皮子底下,在韩信军中,竟然有这样一个商队,代替了自己丞相负责的后勤工作,这事情可大可小,往小了说,是说减轻了自己的压力,怪不得韩信那面不怎么向自己申请后勤军需。往大了说,这样一个后勤系统不在自己掌握之中,那韩信的这支军队就有脱离自己掌握的隐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