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弄巧成拙佞臣末路 畅运流河英雄驾鹤(3)(1 / 2)
“多行不义必自毙!”永乐做了个斩钉截铁的手势,话却说得模棱两可,很没有气力,“果如奏折和诸位所言,陈瑛罪不容诛。风宪之衙的首领官犯罪,着罪加一等,宪院整体回避,由刑部、大理寺仔细鞫审。”大局已定,众人心下一阵欢喜,却不愿写在脸上。
刑部司狱率狱卒冲进陈瑛府门的时候,一瞬间,陈瑛周身的血液像是被突然而入的超量盐水凝住了,死一样灰白的脸不停地抽搐着,眼睛瞪大,两腮鼓起,狰狞得吓人。好半天,才醒过来,机械地跪在地上,听读圣旨。什么罪状?罗列的太多,他没弄清,心中反反复复翻腾着狱卒进屋的一幕,直到被押出家门,他的嘴角才泛出了一丝无奈的、自嘲的、多行不义的苦笑:果然是走狗的下场,只不过现世不是被烹的,那么,到了阴曹地府呢?想到就要去见那些通过他的手下了地狱的冤魂怨鬼:周新、耿通、平安、盛庸、耿炳文、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练子宁……他们会一齐扑向他,把他推下油锅吗?主持阴曹地府的阎王爷会龇牙咧嘴地送他一个“烹”字吗?一想到阎王爷那双瞪得溜圆的眼睛,一想到滚沸的油锅,他脚下一软,险些栽倒。
任风宪官多年,陈瑛最知抗辩的刑具滋味,所以,指什么,他就认什么,免受更大的皮肉之苦。两个月后,曾不可一世的都察院左都御史陈瑛因诸般罪状被斩于太平门外的玄武湖畔,天下大快!一时间,街上人多了,脸上挂笑了,酒肆爆满,商摊摩肩,过年了一般,人们争相传诵皇上的英明,言谈话语中又瞄向了另一个恶贯满盈的魔头——锦衣卫使纪纲。
不知他会是什么时候?
“皇上,宋礼、宋大人和金纯、金大人从山东回来了。”黄俨跪禀。宋礼、金纯行礼后又和殿内的几个人打了招呼,便站在永乐面前,虽是全线完工,却也未见二人有太多的兴奋,倒是他们黑黝黝的面容、疲惫不堪的样子让众人吃惊。宋礼稳了稳情绪,压住满心的悲楚,声音低沉地述说着:“臣先有两件喜事禀奏皇上,”
虽说是喜事,既不见他平日大大咧咧的豪放之气,也没有了一贯的大嗓门,这让在场的人更感意外,猜度着一定是发生了治河之外的重大事件。
“第一件喜事,大运河的漕运北线已全线开通。臣在折子里写了,用了汶上白英老人的‘南旺倒汶’之策,疏挖引水渠,兴建戴村坝,运河的水源问题基本解决,但南旺泰山顶高居的地势仍是会通的一大顽症,虽没有‘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气势,却也像高居于山顶上的湖泊,只有向下流的份儿。又是白英献计在此建成了蜀山、南旺、马常泊等几个大水柜,夏秋贮水而冬春启闸,才使得会通河枯水之季不至于乏水,一年四季绿水长流。”两次提到白英的名字,宋礼的声音几乎哽咽了,众人如坠五里雾中,迷茫而无所见。
宋礼清了清嗓子,继续上奏。
“因为落差的原因,以置闸的方式分段贮水,以保水位。由南旺北至临清,置闸一十七座;由南旺南达济宁至沽头,置闸二十一座。三十八处闸口,确保了会通各段的水量,连大船也是通畅无阻了。余下的事,就是由工部、兵部移文各布政司,晓谕运河所经州县,梳平大堤,开挖水井,形成水路两侧的通衢大道,加设驿站,并在堤上和堤外栽植杨、柳、枣等树木,既能固堤,又便了南来北往的行人、客商。”
“准了!”宋礼话音未落,永乐已是喜不自禁,会通河一通,黄河以北的漕运再也不用每每分段装卸的人力挽运了,省去了沿途百姓之苦,也减少了挽运官军的辛劳。
“第二件喜事,金纯、蔺芳二位奉了皇命,日夜操劳,黄河故道全面修浚,又与会通河沟通,漕运大济。”
永乐略觉别扭,蔺芳,一个小小的都水主事怎么能和侍郎相提并论?正在疑惑,又听宋礼道,“蔺芳的‘框木巨石固堤法’,我叫它‘蔺式固堤法’,使大堤泄水之关键处坚固无比,此一举可保皇上数年无忧。蔺芳运筹帷幄,筹划经略,妙法迭出,实非一般随员可比,有了此等用心办事的官员,实为皇朝之幸事。故完工之际,臣愿举荐他为本部侍郎。”
随着宋礼的叙述,永乐的看法也在改变着,原来贬他或许错了,启用他才是明智之举。他的胸膛里燃烧起了熊熊的创业之火,就像一艘大船,他在船头悠闲淡定地指点江山,借着顺风顺水的大趋势,文臣武将们一个个喊着号子奋力划桨,大船劈波斩浪,向着宏图伟业的彼岸飞奔。
一瞬间,一股暖流涌上心头,温暖,踏实,惬意。永乐没有再征求吏部尚书蹇义和同行官员金纯的意见,又是一句“准了”,再看蹇义、金纯等几人,都在不住地点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