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3章 各家争相拜访我高要?(2 / 2)
墨者大多出身于社会底层,他们心怀崇高理想,以“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作为教育的终极目标。早在战国初期,前期墨家便已崭露头角,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社会伦理思想的核心要义便是兼爱,倡导用平等互爱的精神取代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对待。这种理念与儒家所秉持的森严的社会等级观念形成鲜明对比,二者在诸多理念方面存在着激烈的冲突。
墨家在战国后期逐渐走向衰落其实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墨家主张施行仁政,呼吁士大夫和贵族阶层主动放弃部分利益,将其让渡给广大百姓。在战国前期,各个诸侯国为了争取民心、招揽更多的百姓,自然而然地对墨家的主张倍加推崇。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阶级分化愈发显着,既得利益群体不断壮大。此时,儒家那种强调阶级固定化的方式显然更能迎合统治阶层的利益需求。于是,墨家在战国后期的影响力日益势微,到了秦始皇时期更是衰败至相当严重的地步。
尽管如此,正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墨家曾经拥有过的辉煌以及留下的思想遗产依然不容忽视。没有了任用墨家的人不代表墨家的传承就断绝了,
只是墨家发生了变化而已,墨家学派内部却悄然发生了一场巨大的变革——分化!其中涌现出了相里氏之墨、邓陵氏之墨以及相夫氏之墨等不同分支,他们活跃于战国中后期那风云变幻的历史舞台之上。这种分化并非偶然,而是出于对墨家思想更为广泛传播的考量,同时也彰显着学派自身不断演进和进步的强大生命力。
若单就墨家这一整体学派而言,高要心中着实充满了钦佩之情。因为墨家犹如一盏明灯,在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里,顺应潮流,满足了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
尤其是对于春秋战国时期那些处于社会底层的技术工人们来说,墨家更是如同救世主一般,为他们精心构建起一个稳固而可靠的智慧传承体系。
墨家所传授的知识涵盖了众多领域,包括但不限于农业生产、精巧的手工业技艺、先进的军事器械制造方法、严谨的逻辑思维以及早期的自然科学实验探索等等。正是由于墨者们在手工业制造过程中的深入实践与钻研,才使得他们敏锐地察觉到:通过一系列系统而规范的实验操作,不仅有可能揭示事物之间内在的因果关联,而且还能将这些宝贵经验加以归纳整理并详细记录下来,从而实现代代相传,有效地规避了因重复摸索而造成的资源浪费和时间消耗。
正因如此,墨家高度重视名辩学以及各种实验活动。与此同时,墨者们获取的俸禄并不是据为己有,而是经由墨家严密的组织系统进行统一调配,并无私地奉献给整个团体。这样一来,便从根本上杜绝了师傅在传授技术时故意保留关键诀窍“留一手”的不良现象,确保了墨家知识和技能得以完整无缺地传承延续。
而且墨家所着的《墨经》可以说是全球范围内最早系统阐述科学知识的典籍之一。墨家在诸多领域都有着相当精准且具有前瞻性的见解,其观念甚至与后世的一些价值理念颇为相似。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