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4章 墨家跟儒家能合作?骗鬼呢!(1 / 2)
墨家学说存在一个显着的缺陷——它并不契合当时统治者的利益诉求。正因如此,尽管在战国末期,墨家凭借出色的守城之术屡建奇功,但往往在城池守住之后,他们便成为首个被驱逐出城的群体。
至于后来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其中更为关键的因素在于这种做法高度迎合了统治者的利益需求。
不可否认,儒家思想确实有其可取之处,但能得以广泛传承并延续至后世的核心原因,实则是在封建王朝的政治架构之下,儒家找到了适宜自身发展壮大的环境和条件,从而拥有了赖以存续的肥沃土壤。
就在这时,原本陷入沉思的高要仿佛突然灵光一闪,他猛地抬起头来,急切地开口问道:“玉漱,你方才提及墨家、儒家……那么城内新设立的那座学院之中,可有儒家子弟?”
“有的,据妾身所知,这座学院里以儒家为首的人物,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应该叫做伏念。”
听到了高要的话,看着高要有些奇怪的表情,玉漱虽然不解,不过还是一五一十的回答,
听到了玉漱的话,高要的嘴角都勾起了一丝的弧度,墨家跟儒家在一起教学,这不是活脱脱的打脸么,
墨家可是十分严重的批判过儒家的,两家压根就不对付,很多理念相互冲突,而且非常明显,儒家不相信天地鬼神,而墨家的则是信或者说是敬鬼神,而儒家的说法则是,子不语,怪、力、乱、神。
儒家一直以来都秉持着厚葬的传统观念,尤其是当父母离世时,子女更是被要求要守整整三年的丧期。然而,墨家却对此持有强烈的批评态度,他们指责儒家这样的做法实际上是极大地浪费了处于社会底层民众的宝贵财富与精力。
高要对于墨家的这一批判并未感到不妥。孝顺父母本没有错,但关键在于是否应该依据实际状况来灵活处理。毕竟,当初墨家提出这一观点之时正处于春秋战国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从当时的背景来看,这种看法并无错误之处。
而后世之人之所以会觉得墨家显得有些冷酷无情、不近人情,原因其实很简单——人们所接受的教育当中早已深深烙印下了儒家思想的影子。正是由于这种先入为主的影响,使得许多人难以客观公正地看待墨家的理念。
再者,回到墨家提出反驳儒家观点的具体时间节点去考量,那时身处社会基层的普通百姓若真要严格遵守守孝三年的规定,恐怕即便还未沦落到饥肠辘辘的凄惨境地,生活也必定是极为艰难困苦的了。所以说,儒家的这种想法本质上并非针对普罗大众而言,它根本无法切实有效地运用在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