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8章 慎重决定(2 / 2)
当然了,也是京师这边,吃饱了撑的人多,关心政治时事的人多,才会有如此热闹讨论。
就在书社的书友会社里,一群书生正围坐在一起,激烈地争论着。
为首的一位年轻书生,身着素色长衫,手持折扇,神情激昂地说道:“此乃我大明振兴之良机!藩王分封海外,可效仿前朝先贤,开拓疆土,传播我华夏文化,扬我大明国威于四海,实乃千秋伟业!”
旁边一位稍年长些的书生却皱着眉头,反驳道:“话虽如此,但藩王久居海外,天高皇帝远,若不受朝廷节制,恐成尾大不掉之势,重蹈历史覆辙。况且宗室向来养尊处优,海外之地艰难险阻,他们能否胜任开疆拓土之重任,实在令人担忧。”
“……”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引经据典,争论得面红耳赤,谁也无法说服谁。
很显然,这是前所未有之事,只要没有权威认定,就是各有各的理了!
不但书生讨论,商贾也很关心这个事情,他们三五成群聚着说这事。
“这藩王分封海外,万一局势不稳,海外贸易恐怕要受影响。咱们在海外的生意,可都得仰仗当地太平啊。”
“依我看,这说不定是个大商机。藩王到了海外,肯定要大兴土木,建造府邸宫殿,咱们的瓷器、丝绸,那可都是紧俏货,销路肯定更广。”
“……”
对商贾来说,自然是盘算着如何在这即将到来的变局中谋取利益。
而对于普通百姓来说,闲言碎语几句,也是有的。
“这藩王都去海外了,朝廷会不会把给他们的钱,都摊到咱们老百姓头上啊?咱本来日子就紧巴巴的,可经不起折腾。”
“谁说不是呢,不过要是真能把海外的地方变成咱大明的,以后说不定咱日子能好过点。就是不知道这事儿到底靠不靠谱。”
“……”
各级京官也都有考虑,随后上皇帝上奏章,一时之间,奏章如同雪花般飞进宫里。
隆庆帝在几天之后,便传出旨意,他决定在金銮殿召开一场规模盛大的朝会,集思广益,力求为藩王分封海外一事定下最终的基调。
朝会当日,天色未明,百官们便身着庄重的朝服,神色肃穆地齐聚金銮殿外。
随着悠扬而庄严的钟鼓声响起,殿门缓缓敞开,官员们迈着整齐而有序的步伐鱼贯而入,依照品级高低依次排列。
隆庆帝端坐在龙椅之上,目光威严地扫视着殿下群臣,神色凝重地开口道:“关于藩王分封海外之事,近日来朝野议论纷纷,诸位爱卿也多有奏疏呈上。今日,朕欲在此与诸位爱卿深入探讨,务必得出一个周全之策。”
首先站出来的是一位御史,他躬身行礼,语气坚决地说道:“陛下,藩王分封海外,风险实在太大。宗室向来养尊处优,对海外艰难之地恐难以适应。且海外局势错综复杂,若藩王治理不善,有损朝廷颜面。再者,一旦藩王在海外拥兵自重,朝廷鞭长莫及,后果不堪设想,恳请陛下三思。”
话音刚落,一位年轻的侍郎迫不及待地反驳道:“陛下,此乃我大明崛起之良机!如今宗室人口膨胀,朝廷财政不堪重负。分封海外,既能解决宗室之忧,又能为大明开拓新的天地。至于担心藩王拥兵自重,我们可制定完善的制度加以约束,让藩王在为朝廷效力的同时,绝无反叛之心。”
紧接着,支持与反对的官员们各抒己见,唇枪舌剑,互不相让。
有的从历史教训出发,强调地方割据的危害;有的则以发展的眼光,阐述海外扩张对大明的深远意义。
朝堂之上,气氛紧张到了极点。
隆庆帝静静地聆听着各方的激烈辩论,心中也在不断权衡利弊。
待众人稍作停歇,他缓缓说道:“诸位爱卿所言,皆有道理。此事关乎我大明的千秋万代,容不得半点马虎。朕以为,藩王分封海外,若能妥善规划,不失为一件利国利民之举。但如何确保藩王在海外既能开疆拓土,又能忠心于朝廷,是我们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首辅高拱见状,出列奏道:“陛下圣明。依臣之见,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其一,在藩王选拔上,务必挑选那些德才兼备、有开拓精神且对朝廷忠心耿耿的宗室子弟。”
“其二,明确藩王权力边界,军政大权虽可让藩王执掌,但需规定军队数量上限,且重要军事行动必须向朝廷报备。”
“其三,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朝廷定期派遣专员前往藩国巡查,确保藩王遵守朝廷律法。”
次辅张居正听了,也站出来补充道:“陛下,关于藩国治理,可设立三司,分管民政、财政与司法,三司官员由朝廷选派,直接对朝廷负责,与藩王相互制衡。同时,在经济上,规定藩国每年按一定比例向朝廷进贡特产与财富,以增强朝廷国力。”
其他人听了,也有反对或者赞同意见的,随即又展开了讨论。
最终朝会结束的时候,隆庆帝也没拍板决定。
而是在几日后,隆庆帝将衍神公李文贵、内阁首辅高拱与次辅张居正召至御书房。
待三人坐定,隆庆帝缓缓说道:“关于藩王分封海外之事,经过两次朝会的讨论,朕心中已有几分定论。但仍需与三位爱卿私下再议,以求万无一失。”
李文贵拱手说道:“陛下深思熟虑,实乃大明之福。以臣之见,此次分封海外,不仅能解决宗室难题,更是我大明走向世界的重要一步。但正如两次朝会讨论的那样,诸多细节必须明确,方能确保万无一失。”
高拱微微点头,说道:“陛下,臣以为在藩王权力、监督机制以及经济往来等方面,已初步形成可行之策。但仍需对藩国的文化教育加以规范,确保藩国虽远在海外,却始终传承大明文化,对朝廷保持向心力。”
张居正接着说道:“陛下,还有一点不容忽视,那就是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藩王分封海外,可能会对周边国家产生影响,我们需提前做好外交布局,此事不涉及正常藩属国,而只是损及大明天威之国。”
隆庆帝认真聆听着三人的发言,不时点头。
经过一番深入探讨,最终,隆庆帝神色坚定地做出了决定:“朕意已决,藩王分封海外一事可行。但具体实施,需慎之又慎。三位爱卿,此事便交由你们负责,务必精心筹备,确保万无一失。”
李文贵、高拱与张居正赶忙起身,跪地领命:“臣等定不负陛下重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