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8章 慎重决定(1 / 2)
李文贵听到问话,便摇摇头回答道:“这是我突然冒出来的想法,还没和陛下说的。”
一听这话,高拱有点无语,沉思片刻之后说道:“那此事由你给陛下去说,看陛下是什么态度?”
说到这里,他又看向其他人说道:“诸位也且先回去想想,藩王宗室封建海外是否可行?”
随后,他便宣布本次会议结束。
李文贵当然不是突然冒出来的想法,而是后世的人在网上提出来的一种法子,至少他也是赞同的,所以他才会提出来。
会议结束之后,他想了下,便去找了隆庆帝,说了这个事情。
还真别说,隆庆帝听说了之后,立刻就重视了起来。
有关宗室的问题,嘉靖朝的时候,就来过一波。
如今的内阁辅臣李春芳,正是牵头之人。
不过当初修改的宗藩条例,也只是治标不治本,临时救急下,回头还是一堆麻烦事。
因此,隆庆帝虽然平时不靠谱,喜欢当甩手掌柜,躲在后宫温柔乡里,但是,涉及到宗室这么大的问题,他还是相当重视的。
于是,他当即传旨,第二天在文华殿内议事。
在接到隆庆帝旨意后,司礼监迅速行动起来。
先是安排小太监们清扫文华殿,将金砖地面擦拭得光亮照人,又在殿内摆放好桌椅,每个位置上都整齐地放置着笔墨纸砚。同时,派人通知六部九卿以及内阁成员,告知会议的时间与议题——商讨衍神公李文贵提出的藩王分封海外之议。
会议当日,天色未明,官员们便身着朝服,头戴乌纱,神色凝重地陆续向文华殿赶来。
守卫在殿外的禁军身姿挺拔,枪戟林立,愈发增添了几分庄严肃穆的气氛。
卯时三刻,随着一声“陛下驾到”,隆庆帝在太监的簇拥下步入文华殿。
众人赶忙整齐跪地,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隆庆帝走上御座,微微抬手:“众爱卿平身。”
待众人起身,隆庆帝目光缓缓扫过殿内群臣,神色凝重地开口道:“今日召诸位爱卿前来,是因衍神公李文贵奏请将藩王分封海外。此议关系重大,涉及宗室、朝廷各方利益,更关乎我大明未来国运。诸位但说无妨,不必拘谨。”
衍神公李文贵作为始作俑者,自然是在的。
他率先出列,向隆庆帝及众人躬身行礼后,再次详细阐述了藩王分封海外的提议:“陛下,诸位大人。如今我大明宗室繁衍日盛,朝廷供养负担沉重。而海外倭国等地,新经战事,正可作为宗室藩王的封地。如此一来,既能减轻朝廷财政压力,又能借宗室之力开疆拓土,宣扬国威于海外。”
户部尚书赵俊明皱着眉头,率先表达忧虑:“陛下,宗室分封海外,初期朝廷需拨出大量钱粮以助其建立根基。这对本就不宽裕的国库而言,无疑是一大笔开支。再者,海外局势复杂,若藩国发展不顺,这笔投入恐成泡影,反而加重朝廷负担。”
礼部尚书孙崇文也出列奏道:“陛下,藩王分封海外,其藩国与大明的礼仪关系需明确。藩王虽远在海外,亦为宗室,其藩国朝贡之礼、藩王觐见之规等,都需细细斟酌,以维护我大明天朝上国的体统。”
兵部尚书王勇面色严肃,抱拳道:“陛下,藩王至海外,军事保障必不可少。但给予其多少兵力,如何调配,都是难题。若兵力过少,恐难以抵御海外蛮夷;若兵力过多,又担心藩王拥兵自重,威胁朝廷。”
刑部尚书周正清思索片刻后说道:“陛下,藩国律法当如何制定,亦是关键。藩国内部案件审理,与大明律法该如何衔接?是完全遵循大明律,还是因地制宜,需有定论,以确保公正,维护朝廷律法威严。”
工部尚书陈宏业则躬身奏道:“陛下,藩王海外建藩,城池、府邸等基础设施建设需大量人力物力。工部可提供技术指导,但资源调配方面,需与户部等协同商议,确保工程顺利推进。”
六部尚书显然都事先有准备,因此能第一时间发表看法。
内阁首辅高拱听得微微点头,也出列说道:“诸位大人所言皆有道理。从内阁角度看,藩王分封海外,治理模式是重中之重。藩王在藩国的权力边界必须清晰。臣以为,可考虑让藩王拥有一定的军事指挥权与地方治理权,但关键官员的任免,应由朝廷与藩王共同商议,以达制衡之效。”
次辅张居正接着说道:“陛下,关于藩国资源归属,可规定藩国资源一部分留作藩国自身发展与藩王用度,另一部分按比例进贡朝廷。如此,既能激励藩王积极经营藩国,又能使朝廷有所收获,增强国力。”
事关重大,隆庆帝这次没有听高拱的,而是看向其他臣子,示意他们都说说。
于是,围绕着这些观点,群臣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对于藩王权力问题,有官员认为:“若藩王无实际军政大权,恐难以在海外立足,更无法应对复杂局势。”
但立刻有人反驳:“权力过大,必生隐患,历史上藩镇割据的教训不可不察。”
在资源分配方面,也存在分歧。一些人主张藩国资源应更多用于自身发展,以增强海外实力;而另一些人则强调朝廷对资源的把控,以保证国家整体利益。
……
隆庆帝静静地聆听着群臣的争论,时而沉思,时而微微点头。待众人稍作停歇,他缓缓说道:“诸位爱卿的见解,朕已尽知。此事关乎重大,容朕深思熟虑后再做定夺。但无论如何,决策的初衷皆是为了我大明江山社稷的长治久安,还望诸位爱卿以大局为重,继续为此事出谋划策。”
司礼监掌印太监冯保见隆庆帝表态,立刻高声宣布:“今日会议到此结束,诸位大人退朝。”
群臣再次跪地行礼,而后有序退出文华殿。
这场在文华殿召开的会议,虽未当场做出最终决策,但却如同投入湖面的巨石,在朝堂之上激起层层涟漪。
隆庆帝不当场决断,可能是慎重,也可能是想听听更多的意见。
不用说,这个消息就进一步扩散,引发了更多的讨论。
自文华殿这场关于藩王宗室分封海外的会议消息如旋风般传遍京师,整个京城瞬间陷入了沸反盈天的热议之中。
从繁华热闹的前门大街到幽静深邃的胡同小巷,从高谈阔论的茶楼酒肆到忙碌喧嚣的集市商铺,人们无不就这一震撼性的议题展开激烈讨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