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南方来了个太阳(2 / 2)
崇祯慢慢冷静下来,思考后觉得也只能这样,便点点头道:“那好,便按照二位先生所言。”
由于陈演还没有判断失误导致李自成兵临北京,所以这个时候崇祯还是很相信他们,甚至历史上都称呼他们为先生,还以为他们有什么大才。
不过别管他们有没有大才,仔细想想,现在也确实没什么办法。
要兵没兵,要钱粮没钱粮。除了想办法让南方官员反正,让他们自己解决问题,似乎也别无它路。
“现在贼寇占据了南京,臣担心的是漕运问题。北方必须要南方的粮食才能撑下去,一旦漕运被断,则北京有失,所以此事当谨慎。”
“但好在似乎那贼寇想隐瞒消息,上个月送来北京的粮食不仅没有少,甚至还比以前多了许多,平抑了北京粮价。”
“看奏报说,那人在南京大肆以杀叛国官员为名,查抄家产钱粮,也许今年的漕运粮食比往年多了许多,就在于他查抄所得而来。”
“那为什么他要把查抄所得的钱粮送往北京”
“莫非此獠是真在把自己当太祖对待想来也是骗人太深,或者说怕南方官员起疑心,因而才如此。”
“应该是这样,毕竟陛下在北京,他要是断了漕运,南方诸官怕是立即怀疑他。这样一看,南方的官员还是忠心为国的,不是逆臣。”
二人思路打开,居然开始有理有据地分析起来,甚至言语当中,都是给南方诸多官员找借口。
他们可不敢真说南方官员们的坏话。
南方官员是士大夫的主要群体,在大明官场的话语权很大。
虽分成不同派系,可若真触碰到他们利益,集合起来对他们群起而攻,那下场不敢想。
所以他们只能选择维护,找理由为南方归附朱元璋的官员们开脱。
何况现在归附老朱的官员太多了,大量官员虽然被杀,可殉国官员也不少。加之被老朱起复的官员,数量足足有数千近万人。
这么庞大的群体,二人敢得罪,死都不知道怎么死。
“算了,先不说这些,只是孙传庭吕大器辜负朕的厚望,居然也投了逆贼,当真是罪不可恕,朕要把他们下狱。”
崇祯说道:“发圣先生,你即刻拟圣旨,派锦衣卫把他们抓回来。”
“陛下不可。”
魏藻德马上劝道:“他们可非袁崇焕、熊文灿之流,如今已在地方形成割据之势,一旦拿他们,恐怕后果不堪设想。”
“额”
崇祯这才恍然大悟,他刚才气急了,把孙传庭和吕大器当作袁崇焕与熊文灿对待了。
袁崇焕和熊文灿也是封疆大吏,执掌兵权。但他一声令下,二人随即就被解除官职,押赴京城受审,随即被崇祯下令杀死。
那时候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是天下共主。江山虽有波动,可远不像现在这般糜烂,二人也不敢有任何叛心。
而眼下孙传庭等人已经奉南方那个假太祖为主,他这边再下这样的命令,很有可能激起孙传庭等人的不臣之心,到时候连劝他们回头都不可能了。
“是了。”
崇祯渐渐恢复理智,便说道:“那就下旨安抚一番,措辞不要太严厉,只是询问一下他们为何弃朕与大明江山于不顾。若他们还心存国家社稷,心存朕,就应该马上前往南京,将那冒充太祖的逆贼抓捕送回来。”
“是,臣即刻去拟招。”
陈演长舒了一口气,这伴君如伴虎,日子也不好过啊。
当下崇祯到处给南方的官员发圣旨,要求他们即刻铲除掉南方的那个假冒太祖,拨乱反正,回到北京朝廷的怀抱。
但崇祯显然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现在大明已经风雨飘摇,南方却已经被老朱给平定。
在一系列大刀阔斧的粗暴政策下,南方竟然短时间内得到了安宁。
这种政策粗暴归粗暴,却很有用。
杀了贪官污吏和地主劣绅,把田地分给百姓,百姓就能种地吃饭,不会造反起义,自然安安分分。
等到南京之后,老朱就不再隐藏,向天下宣布自己的到来,消息先是在二月份于南京发酵,接着在三月份几乎传遍了整个南方。
四月份的时候,南方很多官员给北京的亲朋好友同窗同年客座恩师以及学生写信,把事情经过告知了他们。
其中就有内阁大学士蒋德璟。
他是天启二年的进士,与林胤昌、黄道周是同榜进士,关系很好,属于明末内阁大学士中少有贤明的一位。
林胤昌虽未投降建奴,出仕满清,却因为也未出仕隆武小朝廷为大明效力而被朱元璋所嫉,虽有人向他举荐,但朱元璋却没有召他。
不过黄道周是著名抗清名臣,老朱很是喜欢,于是召黄道周来南京,担任南京内阁大学士,与史可法等人一起组阁。
黄道周就给蒋德璟写信,把前因后果都给他说明。
蒋德璟看后并没有说什么,只是哈哈大笑了两声,随后又沉默许久,最终选择暗中安排人把消息传播出去。
事实上他也只是推波助澜一番。
到明末的时候南北已经不像明初那么割裂,很多在南方担任地方官的人本身就是北方人,在北方亲朋好友众多。
他们不仅给在北京的朋友写信,同时也会给在老家的家人写信,把情况说一下。
这么做当然有风险。
崇祯一怒之下,可能掀起大案,所有接到信的人万一被处死怎么办
然而一来他们被迫按照老朱的旨意把老朱来的消息散播出去。
二来他们只是把前因后果讲一下,也不会劝说家人朋友来南方投靠老朱。
三来这是南方归附老朱的官员集体行动,数千名官员写信,通过各种渠道往北方送信。
正所谓法不责众,北京九成以上官员都收到了信件,崇祯再丧心病狂,也不可能把全城的官员都杀了。
所以也就最近十多天功夫,大量官员、在南方为官的官员亲属以及百姓,都收到了这股风声,听说了老朱在南方出现,下凡拯救大明的事情。
南方来了一个太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