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八章 计划变化(1 / 2)
「匈奴人的新军乃是单独立寨,周围的警戒和防御设施都非常完善。」
吴正一边说着一边把匈奴近卫军的营寨草图画了出来。
几名曲军侯,看着吴正画出来的草图皆陷入了沉思之中。
良久之后,前曲军侯道:
「吴侯,以我军之力,想要一举踏平单于庭恐怕难以成功,不若就以左谷蠡王部为目标!」
就在这时甲曲军侯孙涛出言道,「某观匈奴人的布置,有一个地方或许可以为我所用!」
吴正闻言精神一振,「孙涛汝所言是何处?」
孙涛道:「吴侯请看,此地乃是匈奴人的马场……根据情报,此马场至少有七万余匹战马,若是……」
吴正此时已然明白过来,「好计谋,战国之时有田单之火牛阵……如今有孙涛之惊马阵……」
……
刘益的奏书经过一个多月的时间终于送到了长安。
「有意思!」
霍光看过刘益的奏书后,简单的说了三个字。
随后就让人把奏书送去给皇帝。
「陛下,这是新阳侯的奏书,大将军命人送来请陛下一观!」
黄门令恭敬的用双手拖着刘益的奏书送到皇帝面前。
皇帝取过奏书道:「竟然是新阳侯的奏书,新阳侯很久没有上奏了吧!」
黄门令赔笑道:「算来新阳侯已经有半年没有上奏了!」
皇帝点点头:「朕到要看看,新阳侯此次上奏所为何事!」
皇帝一边说着话,一边把奏书打开。
刘益的奏书前半段很是平常,只不过说了些安西镇以及身毒的一些情况。
后半段却主要说的是军制改革的事请。
皇帝一开始还面露微笑,看到后面脸色却越来越凝重!
看完奏书后,皇帝轻轻合上奏书眼睛也闭了起来。
良久之后皇帝才幽幽问道:「大将军怎么说?」
黄门令看了看左右上前一步,轻声道:「据说大将军看完只说了三个字!」
皇帝问道:「那三个字!」
黄门令回答道:「有意思!」
皇帝点了点头,对黄门令道:「请大将军进宫!」
黄门令拜道:「诺!」
黄门令离开后,皇帝又下令召张安世与杨敞入宫。
霍光早就猜到皇帝看完奏书必然会诏自己进宫,因此早早的就做好了准备。
黄门令把皇帝的口谕送达后,霍光随即就带着田延年与隽不疑两人上了车,前往未央宫。
霍光三人到达宣室之时,张安世与丙吉也到了。
「大将军如何看此事?」
宣室之中皇帝直言相询。
霍光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陛下以为如何?」.
皇帝眉头紧锁:「朕以为此事恐非新阳侯之意……」
皇帝虽然没有把话说完,但殿中众人都已经明白他的意思。
霍光道:「不敢此事最初是谁之意,但既然是新阳侯上奏,自然就是新阳侯之意!」
皇帝盯着霍光看了一眼,随后把视线转向了张安世。
「右将军以为如何?」
张安世脸上看不出任何表情,他抬起头缓缓道:
「陛下、大将军!新阳侯在奏书上言道,其已经在达罗比荼国试行新军制……」
「臣亦曾领兵,大军交战之时,如今之编制却有不便之处……」
皇帝闻言略带不满的道:「右将军之意应该同意新阳侯所奏?」
张安世咬了咬牙道:「若是从军队指挥考虑确实应该进行小改!」
「哼」!
皇帝冷哼一声,「军制乃是大汉之本岂能说改就改……」
皇帝内心深处隐隐感觉若是同意更改军制会动摇皇帝的权力。
这时田延年上前道:「陛下此言差矣……先皇帝在位时亦多次改革军制……」
「经过先皇帝改制,方有大汉如今之强盛……」
田延年这一番话说的皇帝一时也无法辩驳。
杨敞见田延年所言已然明白霍光是支持对军制进行一番改革的。
他在心中纠结良久后亦出言道:「陛下,臣以为右将军与田长史所言颇有道理……」
「臣前岁亦曾至河西领军,现今之军制确实颇有不便之处……新阳侯所言恢复周时「师」制……臣以为亦未尝不可!」
杨敞言罢,京兆尹隽不疑也出言道:「陛下,丞相所言甚是……臣以为军制可改!」
皇帝见几人皆支持改革军制,心中颇感烦躁。
他抬起头直接向霍光道,「大将军以为军制当改否?」
霍光向皇帝拜道:「国之大事在戎在祀……臣以为当延问公卿才是!」
皇帝闻言脸色终于好看了一些,他此时看了看杨敞随后向霍光道:
「大将军以为此事该交由何人主持!」
霍光面无表情的道:「陛下此乃丞相之权,自然该当由丞相主持!」
皇帝闻言道:「若是朕欲主持此事呢?」
皇帝此言一出让杨敞心中一下子生出不满之意。
这时霍光道:「陛下越权了!」
皇帝心下一惊,他立即笑道:「哈哈哈,此乃朕之戏言尔,此事就交由丞相主持吧!」
杨敞闻言随即上前躬身道:「臣谨奉诏!」
……
三日后,丞相府中长安公卿齐聚一堂,一众官吏分作几团等待着集议的开始。
随着一声钟鸣,丞相长史走到中央,宣读诏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