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9章 墙头马上遥相顾(1 / 2)

加入书签

祝无虞轻轻拍了拍芸娘瘦弱的肩,感受到了她的颤抖和哀伤。

“算了,阿虞,”芸娘眼角闪着泪花,释怀般说道,“我已经不想再去计较这些了,你知道吗?今日听到他说要将我抬为平妻的那一刻,我便知道了年少的感情不过是一场绮丽的梦。”

“正是因为年少时的那些情真意切。才让我无法狠下心夺走他的一切。他曾是我的夫君,也是阿延的爹,我实在无法亲手将他的一切葬送。也正是因为当时的美好,才让我无法不失望于他的变化。”

祝无虞没有说话,虽未能有真正切身的感同身受,但被人抛弃的滋味她尝过许多次,也被虚伪的假面诓骗过许多次。

“阿虞你说,年少时那样一个光风霁月的人,如今怎么成了这样一副。好像带着面具让我看不清,好似一切都是他伪装出来的假象。”芸娘的声音颤抖着像是带着很深的痛苦

是啊,曾经以为会同他白手到老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移,到头来不过是一场梦。

她又何尝不是呢?祝无虞苦笑。

芸娘同她说了好多好多,是以前在澧州也不曾提到过的,芸娘的曾经。

芸娘本不想提起那些太过久远的往事,可她与赵清鸿这一桩桩一件件实在闷在心底压抑许久,仿佛再不将这些宣泄出去,便会如同决堤一般使她崩溃难以承受。

她是一个孤女,自小无父无母。以乞讨为生,后来阴差阳错去往了澧州。

是赵清鸿的娘好心收养了彼时染上风寒性命堪忧的年幼的她,不仅治好了她的病,还叫她不用风餐露宿,有了庇护之处。她心存感激,要报答救命之恩。

也是那时她见到了赵清鸿,恣意英俊的少年郎,只惊鸿一瞥,芸娘便低下头躲在了赵清鸿娘亲的身后,他却偏偏喜欢看手足无措的样子,笑盈盈地走近她,叫她无处躲避,芸娘愣住了,也许一些懵懂的想法在初见时便已滋生。

他们一同长大,青梅竹马。人人都道芸娘是赵家的童养媳,就连芸娘自己也是这般以为的,她心底隐隐生出几分欢喜,可她一个姑娘家总不好大大咧咧说出自己的心思,只好沉默,任由红晕悄悄在耳后蔓延。可每到这个时候,赵清鸿总会将那些打趣的人赶走,生气地责备他们的胡说八道,心中的希冀消散,芸娘那时便知他心中没有她。

赵清鸿待她极好,原来也只是如同妹妹一般,全然没有别的心思。

况且她知道赵清鸿心不在澧州。他一心想要考取功名,步入仕途。芸娘打心底里相信赵清鸿这般聪明的人,必然能得到赏识,为官成才。

而她就留在澧州,守着这方小小的土地,照顾好娘,过着庸庸碌碌的人生。

后来,赵清鸿要进京赴考,这是芸娘早已预料到的,她便将自己多年攒下的积蓄悄悄放在了赵清鸿的包袱中,连带她走了十几里山路三跪九叩去到庙里求得的平安符。

她也趁着赵清鸿出门之际,偷偷折下了赵清鸿房中吊兰的一枝。不知何时能再见,不知再见之时会是怎样一番光景,只能以此寄以情思,赵清鸿也许永远不会知道的她的心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