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智慧闪耀:关泰的崛起(1 / 2)
北大荒的清晨,第一缕阳光像是冲破了千军万马的阻挡,才艰难地穿透那厚重如棉被般的云层,稀稀落落地洒在这片正被人类意志重塑的土地上。经过前一阶段全体士兵们没日没夜、不懈努力地艰苦奋斗,曾经那广袤无垠、杂草肆意疯长的荒草地,如今已被规整地划分成一片片排列有序、待播种的农田。极目远眺,远处一排排新建起来的简易住房错落分布,房顶上的烟囱中缓缓升起袅袅炊烟,给这片长久荒芜、了无生机之地,带来了一丝人间烟火的温暖气息。
然而,负责整个开垦工作的韩靖,此刻却眉头紧锁,那舒展不开的眉头,仿佛是刻上了这片土地未来的忧虑。尽管开垦工作正开展得热火朝天,现场一片繁忙景象,可粮食产量却始终差强人意,完全达不到预期目标。他望着那一片片庄稼,虽然茎叶翠绿,但长势普通,没有丝毫高产的迹象,韩靖心里十分清楚,要实现将北大荒彻彻底底变为北大仓的宏伟壮志,还有一条漫长而艰难的道路要走,这一路必定充满荆棘与挑战。
一天傍晚,夕阳的余晖将整个营地染成了橙红色,劳作了整整一天的士兵们,拖着疲惫的身躯陆续回到营地休息。韩靖和往常一样,肩负着对营地的责任,在营地中来回巡视。当他路过士兵休息区时,一阵热烈激昂的讨论声清晰地传入他的耳中。韩靖下意识地停下了脚步,被这热烈的氛围所吸引,顺着声音的方向寻了过去。
“我琢磨着,把不同品种的水稻进行杂交,说不定真能提高产量呢。”一个年轻且充满朝气活力的声音传了出来。韩靖心中猛地一动,像是黑暗中看到了一丝曙光,加快脚步走近一看,发现说话的正是关泰。关泰皮肤黝黑发亮,那是长期在田间经受风吹日晒留下的独特印记,他的眼神中透着质朴纯真,又闪烁着聪慧的光芒,整个人站在那里,身上自然而然地散发着一种对土地与生俱来的亲近之感,仿佛他就是土地的一部分。
韩靖没有出声打扰,只是静静地站在一旁,认真地听着关泰与战友们的讨论。关泰越说越激动,整个人像是被点燃的火把,浑身充满了热情,他一边比划着各种生动形象的手势,一边滔滔不绝地讲述着自己从一些零散的农业知识以及长辈们口口相传的经验中获得的灵感。他的脸上洋溢着对这个想法的自信与期待,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待关泰说完,韩靖这才面带微笑,温和地走上前去,问道:“小伙子,你叫什么名字?能再详细、深入地说说你的想法吗?我很感兴趣。”
关泰看到韩靖,先是微微一愣,随即反应过来,有些紧张地立刻立正,恭恭敬敬地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说道:“首长,我叫关泰。我从小在农户家庭长大,自打懂事起,就和土地打交道,对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这么多年,我心里一直琢磨着怎么能让地里多打些粮食。小时候,家里的农田收成不好,每到收获季节,看着那寥寥无几的粮食,父母整天愁眉不展,唉声叹气。从那时起,我就暗暗发誓,一定要找到提高粮食产量的办法。我想,把不同特性的水稻品种进行杂交,利用遗传学的原理,说不定就能集合它们各自的优点,培育出产量更高、更能适应咱们北大荒这特殊环境的新品种。”
韩靖对关泰的想法确实很感兴趣,他觉得这个年轻人虽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高等农业教育,但是凭借着对土地的热爱和自己独特的思考,在农业知识的运用上有着一套与众不同的思路。两人进行了一番深入透彻的交谈,从杂交水稻的理论依据,到实际操作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再到未来的研究方向,都一一探讨。交谈结束后,韩靖当场就果断决定让关泰牵头组建科研小组,专门集中精力研究杂交水稻。
关泰听到这个决定,激动得眼眶瞬间泛红,像是被幸福的泪水填满,他深知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但同时也是一份沉甸甸、压在心头的责任。“首长,您放心,我一定不辜负您的信任!哪怕遇到再多困难,我也绝不退缩!”关泰坚定有力地说道,那语气就像是在向全世界宣告他的决心。韩靖拍了拍他的肩膀,语重心长地鼓励道:“大胆去做,不要有顾虑,有任何困难随时来找我,整个生产建设兵团就是你们最坚实的后盾,我们一起为北大荒的未来努力。”
科研小组的工作就此正式展开。北大荒的气候条件恶劣得超乎想象,春季总是姗姗来迟,当别处早已春暖花开,这里依旧寒风凛冽;而秋季却早早降临,庄稼还没来得及充分成熟,就被秋风催促着进入尾声,留给农作物生长的时间极为有限,每一分每一秒都显得无比珍贵。夏季时,天气更是变幻莫测,暴雨频繁来袭,常常毫无预兆,前一刻还是晴空万里,下一刻就豆大的雨点倾盆而下,那些刚刚种下、还没来得及扎根稳固的秧苗,常常在这突如其来的暴雨中被无情淹没,让科研小组的成员们心疼不已。而到了冬季,这里就变成了一个冰天雪地的世界,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的极寒天气,仿佛要把世间万物都冻成冰块,土地冻得像坚硬无比的石头,一锄头下去,只能留下一个浅浅的印子,任何生物在这样的户外环境中都难以长时间停留,可科研小组的工作却不能因为天气而停止。
科研小组的成员们在这样极端恶劣的环境下,每天天还没亮就早早地来到稻田,一直待到太阳落山,在稻田里一待就是一整天。他们弯着腰,像是在寻找宝藏的探险家,仔细观察每一株水稻的生长特性。从叶片的颜色,是翠绿还是泛黄,到叶片的形状,是修长还是宽厚;从稻穗的大小,是饱满硕大还是瘦小干瘪,到颗粒的饱满程度,是圆润充实还是干瘪中空,都详细地记录下来,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的变化。为了获取更准确、更有价值的数据,他们常常废寝忘食,顾不上吃饭和休息,在烈日炎炎下,汗水湿透了他们的衣衫,滴落在稻田里;在狂风暴雨中,他们身披雨衣,坚守在稻田边,狂风呼啸着吹过,他们却像扎根在地里的稻苗一样,不为所动。
无数次的杂交试验,在经历了漫长的等待和精心的培育后,换来的却是一次次无情的失败。培育出的杂交水稻要么无法正常生长,幼苗还没长大就夭折在稻田里;要么产量并没有明显提高,和普通水稻没什么两样,每一次失败的结果,都像一记重锤,狠狠地砸在科研小组成员们的心上,让他们感到无比的失落和沮丧。但关泰就像一个打不倒的战士,始终没有气馁,他不断调整研究思路,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北大荒的营地条件简陋得可怜,没有丰富的藏书供他们查阅参考,关泰就托人从外地购买相关书籍。那些书籍跨越千山万水,来到这片荒芜之地,关泰一有时间就沉浸在那些晦涩难懂的文字中,如饥似渴地寻找着灵感,哪怕一个小小的提示,他都如获至宝。
有一次,为了采集一个特殊品种的水稻样本,关泰听说在距离营地数公里外的一处湿地边缘可能生长着。他没有丝毫犹豫,不顾即将到来的暴雨,毅然决定前往。当他赶到那里时,天空已经乌云密布,黑沉沉地压下来,豆大的雨点倾盆而下,打在他的身上,生疼生疼的。关泰在泥泞不堪的湿地中艰难地寻找着,雨水模糊了他的双眼,他只能一边用手擦拭,一边继续寻找;脚下的泥土又软又黏,每走一步都像是陷入了沼泽,让他举步维艰,但他心中只有一个信念,一定要找到那株特殊的水稻样本。终于,在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后,他在一片水草中发现了那株特殊的水稻样本,那一刻,他的心中充满了喜悦和成就感。
等关泰回到营地时,全身已经湿透,雨水顺着他的脸颊不停地流淌,分不清是雨水还是汗水。当晚,他就发起了高烧,整个人昏昏沉沉,说着胡话。战友们都围在他身边,劝他多休息几天,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可他只休息了一天,烧稍微退了一些,就又回到了稻田。“时间不等人啊,错过这个季节,又要耽误一年,我不能让大家的努力白费。”关泰坚定地说,眼神中透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