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让曹操偷鸡不成蚀把米!萧和:用曹(1 / 2)
第201章让曹操偷鸡不成蚀把米!萧和:用曹植换寿春城,咱们双赢!
萧和笑了。
果然如他所料,身为曹植的心腹谋主,杨修此番前来,自然是为了曹植而来。
只是出乎意料的是,杨修的背后还有一个卞夫人。
身为曹操的正妻,却背着曹操,派心腹来拜会老刘这个死敌,这个卞氏胆子也真是够大。
不过转念一想倒也在情理之中。
卞氏共有四子,丕,彰,植,熊。
曹彰盐渎一战为甘宁所杀,曹熊早年又因病早逝,四个儿子已没了两个,若曹植再没了的话,就只剩下了曹丕这么个独苗。
卞氏救子心切,瞒着曹操来见老刘,求他不杀曹植倒也合情合理。
刘备也很快想明白了这一点,况且他本来就没打算杀曹植,于是便要开口。
话未出口。
萧和眼眸一转,却抢先冷笑道:
“曹操乃汉臣,曹氏满门便皆为汉贼,人人得而诛之人。”
“杨修,你告诉我,我家大将军凭什么不杀曹植”
庞统一眼看出萧和用意,嘴角暗暗上扬。
这位萧军师,这是不想让刘备吃亏,要借此机会,跟那卞氏和杨修谈条件呢。
杨修犹豫了一下后,拱手道:
“我家夫人说了,只要玄德公能不杀我家子建公子,我们可以向玄德公透露一桩我军机密军情,作为答谢之礼。”
萧和暗自冷笑。
果然如他所料,杨修并非是打算来空手套白狼,是带着条件前来的。
“是什么样的军情,能换得了曹植一条性命”
萧和却未当场就让刘备答应,还要先试探一下这份情报的含金量。
杨修却一脸自信,说道:
“这一道情报,关乎到淮南战局,关乎到寿春得失,修敢以性命保证,必值得换我家子建公子一条性命。”
关乎到寿春得失…嗯,含金量勉强够了。
萧和回头向刘备微微点头,眼神暗示。
刘备明白了萧和心思,遂道:
“若如你所说,这道军情当真如此重要,那吾便答应你的条件,饶曹植一命。”
杨修暗自窃喜,酝酿了片刻后,方压低声音道:
“此机密乃是数日前,我们夫人从元让将军那里探听到,说是丞相已密令夏侯楙和张燕,抽调五千许都镇军,假借向南阳押粮为名出城南下。”
“半道上,这五千兵马却改道向东,经由颍水星夜兼程奔袭颍口城,打通许都南下入淮之路,从上游威胁贵军,逼你们不得不分重兵回夺颍口,以缓减寿春所受压力。”
杨修将所谓的机密军情,就此泄露了出来。
刘备眼神微微一震,腾的站了起来,几步来到了沙盘前。
颍口城乃颍水与淮水交汇之处。
自古以来,从北方夺取淮南,多只有两条路。
一条是由下邳自泗水南下入淮,一条便是由颍川自颍水南下入淮。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嘛,沿水而下既能运兵又能运粮。
先前兵临寿春城下后,刘备便在萧和及庞统的提义下,分兵往上游,夺取了颍口城,以封闭颍水入淮之路。
因考虑到曹军主力多在南阳和关中,能解寿春之围者,无非是臧霸的青徐镇军。
故刘备在兵围寿春的同时,令甘宁统军一万,驻扎于盱眙,以阻挡臧霸军团南下。
颍口城屯驻的兵马,不过廖化的两千余人而已。
不想曹操抽调了许都镇军,还玩了一出声东击西之计,这要是让那五千兵马突然杀至颍口城下,廖化还真有可能被杀了个措手不及,失了颍口。
杨修这道情报,确实是值得换曹植一条性命。
刘备回头向萧和征询意见,萧和微微点头。
“好,若你这道情报属实,吾答应你,不杀曹植!”
刘备便回头看向杨修,欣然给出了承诺。
杨修如释重负,忙是一番感激拜谢。
“大将军当真乃仁义之主,我家主母必会对大将军感激不尽,倘若…”
话锋一转,杨修讪讪笑道:
“倘若大将军能放归我家子建公子的话,我家夫人必铭记大将军恩德,将来必有回报!”
萧和笑了。
这个杨修,还真是得寸进尺,前脚刚求得老刘不杀曹植,后脚竟就想将曹植索回。
他还真好意思开这个口啊…
“杨德祖,我家大将军是仁义,却并非妇人之仁!”
“你以为,就凭你恭维几句,我们大将军就会放了那曹植不成”
“你也当真是异想天开,什么白日梦都敢做!”
不等萧和开口,庞统便是一通冷嘲热讽,将杨修给怼了回去。
庞统这话既是在讽刺杨修,又是说给刘备听的,提醒他可别真妇人之仁,感念卞氏救子心切,真把曹植这只奇货给放了。
刘备听明白庞统暗示,自然不可能耳朵根一软,就放了曹植。
“吾既答应不杀曹植,自然言出必行,这一点你尽可放心。”
“至于放归曹植,往后再说吧。”
刘备没把话说死,给了杨修一个模棱两可的回答,尔后吩咐陈到,安排人暂时将杨修安置于营中,不可怠慢。
杨修也知道,刘备不是这么好糊弄的,这是要将他暂扣于寿春大营,待证实了他提供的情报是否属实之后,才会放他走。
杨修别无选择,只得乖乖的拱手告退。
“伯温,士元,夏侯楙张燕这一路曹军,吾当如何应对,你们可有良策”
前脚送走杨修,后脚刘备便是问道。
“将计就计!”
萧和与庞统不约而出,齐声给出四字对策。
二人对视一眼,脸上掠起智者所见略同的默契笑意。
…
五天后,颍口城北。
东方发白,天快要亮了。
四十余艘民船,借着未明的天色,正顺颍水向南疾驶。
“父亲,你在天之灵看着吧,儿要亲自上阵杀贼,以祭奠你在天之灵了。”
船首的夏侯楙望着天空,口中咬牙切齿自语着,眼中燃烧着复仇的怒焰。
夏侯两兄弟,夏侯惇少子而夏侯渊多子,故早年夏侯渊便将夏侯楙过继给了夏侯惇为嗣子。
明面上,夏侯楙只能称呼夏侯渊为叔父,心中却仍视夏侯渊为父。
自听闻夏侯渊陨命合肥后,他就无日无夜不想着统兵上阵,为父报仇。
今日,终于给他等到了机会。
就在夏侯楙暗暗发誓时,前方江面地势渐渐开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