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棉与毛的新篇(1 / 2)
在这个收获的季节,望着那一片洁白如雪的棉田,张嫣的心中满是感慨。棉株上饱满的棉桃已被采摘殆尽,一筐筐棉花堆积如山,散发着淡淡的植物清香。这是众人辛勤劳作的结晶,然而,与她前世记忆中那大规模、高效率种植与丰收的场景相比,仍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不过,张嫣深知,有收获总比一无所获要好得多,这已然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开端。
张嫣站在棉田边,微风吹拂着她的发丝,思绪却飘得很远。她想到了那些守卫在边疆的将士们,他们在严寒的冬日里,抵御着凛冽的寒风,保卫着大明的疆土。若能用这些棉花为他们制作温暖的棉被,那该多好。可随即她又想到,目前棉花的产量有限,难以满足所有将士的需求。但这并未让她气馁,反而激发了她更多的思考。
她的脑海中浮现出羊毛的身影。在大明的牧区,羊毛是一种常见的资源,其他部落常常利用羊毛制作羊毛毡。但张嫣觉得,羊毛的用途远不止于此。它可以织成柔软保暖的毛衣,制成舒适的羊毛被,还能填充成暖和的羊棉袄。想到这些可能性,张嫣的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心中越想越高兴,仿佛已经看到了将士们身着羊毛制品,在严寒中依旧身姿挺拔地守卫着边疆。
然而,要将羊毛和棉花充分利用起来,面临着诸多现实的难题。就棉花而言,虽然丰收了,但弹棉花的匠人却少之又少。在这个时代,弹棉花是一项技术活,需要专业的技巧和经验,而掌握这门技艺的人并不多。这可难不倒张嫣,她灵机一动,决定创办一个棉花培训中心,专门培养弹棉花的匠人。
张嫣深知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她决定面向小学的孩子们提供免费学习弹棉花技艺的机会。这些孩子们充满活力与好奇心,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假以时日,必能成为熟练的匠人。同时,为了吸引有经验的师傅来授课,张嫣决定给他们提供相对较高的工资。毕竟,只有给予足够的尊重和报酬,才能让这些师傅们毫无保留地传授技艺。
想到这里,张嫣立刻将小吴公公和李嬷嬷唤到跟前。此时的小吴公公,因为棉田的忙碌,皮肤变得黝黑,但眼神依旧明亮而坚定;李嬷嬷则面带微笑,岁月在她脸上留下了痕迹,却也赋予了她沉稳与干练。
张嫣神情严肃且认真地对他们说:“小吴,李嬷嬷,如今棉花丰收,可弹棉花的匠人稀缺,这关乎着能否为将士们及时送上温暖的棉被。我打算办一个棉花培训中心,让上小学的孩子们免费来学,你们去负责此事。给授课的师傅们开高些工资,务必请那些经验丰富、手艺精湛的师傅。这不仅是为了培养匠人,更是为了咱们大明的将士,为了百姓的温暖,切不可掉以轻心。”
小吴公公和李嬷嬷对视一眼,从彼此眼中看到了坚定的决心,然后齐声应道:“娘娘放心,我们定当竭尽全力办好此事。”
小吴公公行动力极强,领命后立刻开始着手准备。他先是在京城四处打听,寻找那些弹棉花手艺高超的师傅。他穿梭于大街小巷,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线索。遇到合适的人选,他便详细介绍张嫣的计划,诚恳地邀请他们加入培训中心授课。为了打动这些师傅,他还亲自带他们去参观棉田,让他们了解棉花的产量与未来的前景。
李嬷嬷则负责寻找合适的场地作为培训中心。她不辞辛劳,在京城内外四处奔走查看。她要找的场地不仅要宽敞明亮,适合教学,还要交通便利,方便孩子们前来学习。经过一番努力,她终于找到了一处废弃的大院,经过简单的修缮和布置,这里便可以成为理想的培训中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