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空间时间(2 / 2)
上党这种地形,骑兵难以发挥威力。
虽然能短距离突袭,战术上获取一些优势。
可战略上瘸腿,十分憋屈。
若是这万余骑军杀穿滏口防线,出现在河北平原,那就能恣意切割郡县,使各处袁军孤立。
问题很明显,袁绍会拼死防守滏口,阻止赵基的骑兵出现在河北。
仅仅是初冬百分百南下的公孙瓒步骑联军就让袁绍头大如斗,又怎么可能放任赵基的并州汉胡骑士攻入河北?
所以从一开始,赵基就没想过与袁绍决战,也没想过去啃袁军的土木工事。
若不是高干的脑袋有些用处,赵基都不想强攻壶关。
兵力是宝贵的,尽量保存原始力量,他的统治才能稳固。
因此接下来的军事行动,就要分成两部分。
一部分骑军出井陉口,去给张燕做个姿态,不能放任张燕单独作战或退兵。
就今年这种干旱、蝗灾的情况,张燕出来抢点东西就撤军,就已经很赚了。
再跟袁绍对抗、打下去,就得不偿失了。
若击垮了袁绍,面对冀州各郡的灾民,你救不救,你拿什么来救?
真正要跟袁绍拼命的是公孙瓒,这也是袁绍始终分兵据守,却没有出兵寻求决战的根本原因。
他与赵基、张燕打的越狠,在对抗公孙瓒时就越乏力。
所以从空间上来说,骑军三分,一部分北出井陉口,跟随赵基跟袁军偏师交手,增长一下见识,给张燕把场面做到位,然后就可以撤军了。
给张燕做场面活是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就是收编部分常山豪帅、民众,带着他们回太原。
赵云持矛突阵,赵基策马跟在赵云身后尽情射箭,这场面应该很美。
第二部分骑军就由徐晃统率,继续控制上党,护送迁徙的百姓、物资撤回太原、平阳。
第三部分骑军则向河内运动,不需要走多快,慢慢走,尽可能保证体力、马力。
等赵基在真定与袁军交过手后,赵基就会南下与第三支骑军汇合,渡过黄河去给曹操找点事情做。
从时间上来说,七月攻高干,八月战真定,九月初南下兖州,与吕布会盟,交割骑兵。
有机会的话就配合一下,一起用力,把曹操夹在中间,狠狠戳一顿。
只要把曹操打的够狠,那么赵基后方就是稳固的。
前线保持优势,能取得胜利,那后方很多矛盾都是可以压制的。
最后十月撤军,同时观望河北,有机会的话跟公孙瓒配合,再把袁绍戳一顿。
现在不跟袁绍打,是为了保存元气,等待并创造机会,连着袁绍、曹操一起打。
当赵基左脚踩着袁绍肩膀,右脚踩着曹操的肩膀,那还需要考虑什么威望问题?
也就今年有这样的机会,明年各方形势变化,彻底会陌生起来。
也失去朝廷的大义平台,这帮家伙还会捣乱。
以后这样的机会越来越少,必须要珍惜。
因此赵基不仅克制,避免无意义的战斗发生;同时还很大方,给吕布的马匹、骑士能发挥更大作用。
能打击曹操,又何必在意这些骑士、马匹归谁节制?
就现在的公卿,在自己手里吃了大亏,指不定怎么收拾吕布。
自己送过去的骑士,如果吕布完蛋,这些骑士还能去哪?
很多事情没必要细细计较,能达成削弱袁曹、遏制他们发展就可以了。
自己需要时间,尽可能拖住袁曹,避免他们成长为终极形态。
至于朝廷这里,朝廷膨胀的再快,只要还是杨彪这伙公卿当家,那真没什么好怕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