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一个小梦想(1 / 2)
第330章一个小梦想
就在竹下雅人不停套取情报的时候,
青年本人无所谓,但要是影响到大妈就不太好了。
这样直接拦下一栋楼然后随机展开询问,别人很难发现是谁泄的工厂密。
很快,该了解的都了解的差不多了以后,青年这才告诉阿姨自己的身份,并让她意识到事情保密的重要性。
不过想到阿姨大嘴巴性格,最后他又加了道保险,给了她一个写有星海集团中国区分公司社长的私人电话。
如果事情出现后遗症,可以调岗到那里。
既然要做,就要做全套。
离开申城箱包厂后,竹下雅人立马给星海集团中国区负责人打电话。
“藏重桑,事情就是这样,如果张阿姨给你打电话,就在你那给她安排个同类工作。”
“还是清洁工吗”
“嗯,保持原样就好。”
虽然同样是清洁工,但星海集团中国区总部工资待遇更好,活也更轻松,属于优质工作。算是青年对张阿姨可能出现的生活困惑的一种补偿。
“明白,请会长放心。”
听到藏重信隆语气中隐藏着一丝轻视,竹下雅人本来温和的语气顿时大变。
“哼,事情一定要重视起来。这件事对你我可能是小事,但对于一个家庭却是了不得的大事。”
“万一这家人只有她一个暂时未失业呢”
“公司不能只向上看,也要脚踏实地注意到员工生活。”
90年代的申城,失业问题同样很严重。
只不过申城作为长江口,有源源不断来自国内国际的投资,最终很好的消化了这部分失业人口。
但在这个过程中,同样出现了无数问题。
藏重信隆冷汗立马冒出,明知道会长不可能看到,也连忙九十度鞠躬道歉。
“嗨,会长教训的是,我一定做到最好。”
“嗯,一定记住,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我们想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企业,首先要照顾到的就是自家员工。”
听到自家会长认真的叮咛,藏重信隆连连称是。
竹下雅人的一番话,对这位星海集团的中国区社长触动并不大。
毕竟简单的语言,很难改变一个人的思维模式。
但没关系,青年也没想过改造一位中年人思想,他要的是藏重信隆不敢再犯。
与之相对的,竹下雅人这番话对开车司机的触动反而特别大。
虽然青年的私人司机待遇特别的好,平日里也经常有身份远远高于他的人欢笑以对,但司机很清楚事情的缘由。
自己现在被笑脸逢迎,然而一旦自己失去会长司机职务,立马就会被大多数人远离。
本质上他只是个司机,同样属于社会底层工作者。
看到自家会长真心为底层打工人考虑,自然会十分感动。
不过司机并没有说出来,他只是更加集中注意力,以最稳的技术行驶在申城街头。
九十年代的申城,总体还是以老建筑居多,但已经有那了么一丝繁华盛景。
“真是一片充满希望的土地。”
竹下雅人看着马路两旁三三两两的路人,心中充满着感怀。
不过身处时代中的普通人,却很难发现老旧表面下的勃勃生机。
出国热、英语热,席卷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
当然,也不能说他们的选择是错误的。现在的中国,确实和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存在巨大差距。
但最聪明的选择,绝对是国内资产依旧保留,去外面赚钱然后在本国置业的那些人。
可惜,这样的人太少太少,更多的还是盲目放弃掉出生地一切。
“宫本桑,尽量开慢点,我要留下对这座城市的记忆。”
“是,会长。”
汽车驶出申城市中心后,道路两旁开始出现大片农田。
不过现在是冬季,所以大片的农田里只有稻草垛。枯黄一片,看起来有些荒凉。
看到这些,青年突然想到前世申城土著和外地来的学子对h区的调侃——闽大荒。
21世纪已经建的不错的h区都有这样称呼,此时的h区状态可想而知。
除了挨着市区的那一小块,别的地方都是农田村庄。
不过这也正常,正因为h区落后,政府才能大手笔的给几所学校批大量地皮。
如果还是在徐汇等地,别说几千亩土地,就是1000亩申城政府也很难拿出来,价格过于昂贵。
将学校迁移到h区,也有想要开发的意思。学生在的地方,小商品经济通常都比较活跃。
兜兜转转,差不多过了半个小时,青年这才来到位于上交附近的星海软件申城子公司。
星海集团更钟意市中心,但经过再三考虑,最后选在了这里。
人少安静,也方便交大师生在这里工作实习。
“怎么样,在这边生活还习惯吗”
申城的软件子公司,大多数员工都是星海操作系统职员。
当初为了隐蔽,将办公地点放在了申城的北边邻居。
现在不需要再隐蔽,为了方便管理也为了适应新的发展,自然要将人员调到更合适位置。
申城就非常合适,不仅是中国第一大经济城市,还是仅次于京城的高智力人才集中地,非常利于招人。
“挺好的,这可是申城。”
“很不错,公司给我们安排了房子,也给我儿子在市中心安排了很好的学校。”
“没错,没错,公司对我们的照顾很周权。”
大多数人都是老好人性格,只说这里好的一面,但也有胆大的年轻人,委婉提出不同意见。
“这里一切都很好,就是交通什么的不太方便。”
交大附近的配套设施基本等于什么都没有,学子们吃尽了苦头。
不过眼下的交大学子们也不用急,他们的下届、下下届,一直到21世纪的学弟学妹们都是如此。
“这边的环境,确实要苦了那么一点。”
竹下雅人想到一路上看到的一切,脑子里很快相出一个暂时的应对方案。
“这样,公司买几辆巴士,然后每20分钟一辆循环通往市区。”
“这个可以,大家方便多了。”
虽然不是最好的搬到市区,但现在这样也不错,起码去市中心方便了无数倍。
坐车回去的路上,竹下雅人看着眼前的荒凉场景,忍不住浮想联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