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不能全盘照搬(1 / 2)
第325章不能全盘照搬
竹下雅人决定好松本制造的发展方向后,随即将目光看向星海生活最有前景的食品行业。
“你的计划书我看了,关于食品公司的规划我感觉有些保守。”
“嗨,会长您说。”
小林博明坐在那里微微的弯了下腰,同时迅速拿出笔记本准备记下会长的建议。
领导没说哪里不行之前,不要立马想着反驳,先态度恭敬的快速记下。
如果如果有大错误,再委婉反驳也不迟,不能听都不听。
“首先是公司最重要的能量饮料部分,全球10亿罐的目标很好,但你忽视了中国市场。”
“我收到消息,中国明年1月会进行新一轮改革。人民币要大幅度贬值,直接由原本的1美元兑5块多人民币,降低到1美元兑8块多人民币。”
1994年的汇率改革,在中国九十年代影响深远,仅次于92年那次南方之旅。
人民币直接贬值30%以上,不仅极大刺激了国内企业的对外出口贸易,还大幅度的提高了吸纳外资金额。中国自此以后,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
与此同时,喜欢玩金融和地产的泰国,越来越空心化。无数外企放弃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准备拥抱更大更具有潜力的市场。
“中国汇率要降低”
“没错,今后那边的制造业成本会更加低廉,我们公也司需要尽快做出改变。以后所有适合长途运输的产品,60%以上产量放在中国,25%放在日本本土,剩下的放在其余国家。”
如果不是想要稳固在国内的地位,竹下雅人恨不得将全部产能都放在中国。
至于剩下的那些零头,基本都是做给大市场看的,根本没想过能赚钱。
比如星海电子研发的手机,目前在美国有17%的市场份额。
星海科技为了稳住美国,就让星海制造在美国加州,象征性的投资了一座年产值大约在4%规模的组装工厂。
“嗨,明白。”
小林博明先是在星海食品
成品零食,尤其是饮料不适合大规模跨国运输,基本都需要在销售地就近设厂。
反而是星海服饰、以及即将改名的星海制造,更加适合在中国投资建厂。
当然,最适合的还是星海制造这个电子厂。
前世中国孕育了无数知名电子厂,70%以上手机、80%以上电脑由中国完成最后的生产。
星海制造如果不进入中国,简直傻帽到家。
竹下雅人自然不会犯这么低级的错误,早早就将汇率贬值的事情告知钱伯斯和吉泽青二。
星海制造明年同样要大规模投资中国,进而降低手机和电脑的生产成本。
“嗯,制造业先放在一边,我们继续说星海食品的事。”
竹下雅人发现自己的内容有点跑偏,连忙重新拉回来。
“我的意思是,借助中国汇率贬值的机会,大规模扩张在中国的食品业务。”
“除了个别偏远省份,要做到每个省都最少有一家方便面厂和一家饮料厂。”
食品行业的大头是运输,最佳方式是就近生产,可以极大压缩生产成本。
同时就近生产,也有利于赢得地方政府支持。
食品这种行业门槛比较低,谁都能轻松进入,并且竞争还,非常激烈。
如果你不在当地建厂生产,为当地提高就业和纳税,人家凭什么让你在这赚钱。
换一家同样类型的,愿意在本地建厂的公司非常轻松。
“还有,多收购一些本地品牌产品。一方面可以利用现有工人和设备直接进行生产,另一方面也能降低两可乐的发展速度。”
取代两可乐在中国碳酸饮料市场的地位不可能,但降低它们的扩张速度,然后拿下一小部分市场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这,地方政府可能更偏爱巨头公司,我们很难竞争。”
两可乐都是超级巨头,进入哪里都是政府的座上宾。而星海食品只是个有点名气的新兴企业,根本就比不了。
小林博明没有那个自信,觉得自家很难抢赢。
“自信点。”
“嗨!”
竹下雅人表情严肃,语气不满的说:“为什么抢不过,你就不会想一些办法吗想想我们的优势,给你15分钟思考时间。”
说完,青年走出办公室,免得不打扰他思考。
看着竹下雅人离开的身影,小林博明知道,自家会长生气了。
如果他不能想到好的办法,很可能会糟糕。
然而想了七八分钟,他只想到自家会长和对面高层关系比较好这一点。
“这,我是真笨。”
小林博明一拍脑袋,立马给星海食品社长约翰斯卡利打电话。
这种事前百事总裁,要远比他来的专业。
15分钟很快过去,当竹下雅人看到约翰斯卡利的身影,这才重新恢复往日表情。
“还行,还不算太笨。”
他心里这样想,然后脸上露出笑容回应自家食品公司负责人的问好。
“嗯,你也好,约翰。”
随意打过招呼后,青年干脆的说:“小林桑应该已经跟你说了,你有什么好的意见”
相对于头脑一片空白的小林博明,这位百事前总裁心里有着众多的可用计策。
他自信的回应说:“我觉得我们最大的优势有4点。”
“第一,会长多次给对面无偿捐款,并且这种行为一直在进行,就算从功利的角度出发,他们也会同意我们的部分收购要求。”
竹下雅人一听,说的确实很有道理。他点点头,然后不自觉的追问。
“嗯,还有呢”
“第二,就是会长您和对面主要领导的关系了。私人关系好,总是可以获得更多便利。”
约翰也知道这条很容易就被猜到,连忙继续说。
“第三,我们公司实力弱小但发展快。可以保证留下品牌名,同时裁员比例不超过10%。两大可乐则不可能,绝对会雪藏品牌,裁员也会非常血腥。”
“这个好,确实可以作为争抢公司的大杀器。”
换成两可乐,绝对不会允许收购的企业保留自家汽水品牌。
星海食品就不一样了,产品线和产品规模都不行,主力的能量饮料又注定小众,甚至希望保下品牌名继续发展。
在同等条件下就算上面态度强硬,也要考虑厂子员工的想法。而厂子员工,尤其是老员工,自然更愿意保留自家品牌。
这是他们奋斗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产品,已经产生深厚感情。
至于裁员,其实星海食品也完全不在意。
如果不是担心收购的公司有刺头或者是懂得都懂关系者,就算全部留下也无所谓。
小林博明同样认为观点很有道理,顺着说道。
“我也觉得很不错,能保留品牌大多数人还是倾向保留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