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又至交南(1 / 2)
第330章又至交南
跑了不知道多远,
跑了不知道多久,
张骞等人终于走到了河西走廊的尽头。
而队伍之中,
有些人陆陆续续的不见了——
或是生病,
或是跑的太慢,被追上来的匈奴人抓住。
总而言之,
仅仅是跨过这条连通诸夏和西域的通道,
就让汉使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但我们还是到了交南!”
张骞举着手,高兴的对自己的同伴们说。
因为一路风霜,
他的头冠被吹掉了,
他的头发有些散开,胡子也从下巴胡乱的生长了出来。
可他的眼神还是那么明亮,
他的声音仍旧充满了活力和欢喜。
他鼓舞着队伍的士气,告诉他们,“只要进了交南城,一切都会好的!”
交南,
是秦国时建立起来的城邑,距今已经有一百多年了。
在百年的跌宕中,
这座属于诸夏人的城邑,
在充斥着蛮夷的西域顽强的存在着,起起落落好几次,至于如今,又有了复兴的样貌——
当匈奴人崛起,
用自己的马鞭,抽打起西域诸国时,
交南是第一批投降的。
当时的交南君恐惧于匈奴人的武力,不敢反抗他们的刀剑,于是选择了开城投降,还在之后的匈奴进攻秦朝陇西事件中,做了带路党。
他完全败坏了祖先的声名,
抛弃了那伴随血统而传承着的使命和责任。
放弃了交南一地生活着的,
那近十万的诸夏种子。
交南人因此痛斥他,在流离失所中,唱着诅咒这位大秦最后封君,以及毁灭了自己家园的匈奴人的歌谣。
好在,
诸夏君子不论在哪里,都是不愿意屈服的。
在交南君为了对匈奴表忠心,跟随当时的冒顿单于一同迁移去草原,居住在那会随着季节而转移的营帐中后,
剩下的交南人自发的团结在了一起,
跟匈奴人、跟西域人,
做起了“保卫乡土”的斗争。
他们在发展壮大后,将被蛮夷占据的交南城夺了回来,重新开垦起故乡的土地,传播起来自诸夏的文化。
那被最后一任交南君放下的东西,
又被从秦开始,
不断移居到这边的诸夏移民后裔捡了起来。
而随着时间的流逝,
西域这边也莫名其妙的兴起了中原的文化。
一些小国开始崇拜诸夏的鬼神,开始在八月十五的时候,举行隆重的祭祀,祈求上苍善待自己的祖先,并庇护还活着的自己。
正因如此,
西域诸国对交南的态度,大为改善,认为来自诸夏的他们,比自己更能沐浴到神明的恩赐。
更有甚者,还认为交南是一座神圣的地方,有了“来这里朝圣”的举动。
因为它是距离中原最近的西域城邑,
因为它的居民很多都是炎黄的后裔,
所以,
交南的纯度,一定是整个西域最高的!
交南的君子们不知道他们为什么会如此,
但只要人来得多了,城邑就可以发展,经济就可以增长。
他们没必要多纠结背后的原因,只要热情的招待起客人,复兴交南过去称霸西域的荣光就好!
有些仇恨,
他们会记在心里,并在以后报复回去。
但现在还不是时候。
悠悠的驼铃声响起来,
张骞等人随着前来交南贸易的西域商人们,走进了这座城池。
他们打量着周边的一切:
这里的城墙,是夯土做成的。
因为西域水土不够,无法生长起足够的草木。
这里人的五官,难免有些深刻,肤色有些白皙。
因为交南人的祖先,或多或少,是跟西域女子结合后,生下的这些后代。
但值得欣慰的是,
交南人仍旧穿着右衽的服饰,没有戴着西域常见的尖帽子。
他们只是束起头发,然后遵循祖先的习惯,在头上裹了一块黑布。
而且在生活习惯上,
张骞他们也能从边边角角中看出,交南富有的诸夏血统——
“这么大的地方,竟然也能种出青菜!”
“这绝对是诸夏人才能做到的事!”
堂邑父盯着一处人家的墙角,然后对张骞感慨的说道。
张骞只笑而不语。
然后堂邑父又指着那青色的蔬菜说,“我知道中原地大物博,有很多吃的,这是其中哪一种呢”
张骞没有回答。
因为他也不知道这是哪种蔬菜。
西域位于漫长商路的重要节点,
在这里出现一些中原没有的东西,是很正常的。
于是张骞转移了话题,“去向交南的国主呈递国书吧!”
而交南国主这边,
收到来自中原天子的消息后,表现的很是高兴。
虽然时移世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