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受降仪式,三王鼎立局势(2 / 2)
如今……唉……三藩之地,只是用来欺骗天下人的,这三块地方到底不属于大清了已经,他这个当皇帝的心里还不清楚吗?
骗得了天下人,唯独骗不了自个啊。
还能怎么办呢?
又能怎么办呢?
台下群臣也都纷纷窥探出了皇帝的心思,却没有任何办法。
三藩如今实力强大,若不是领头的白纯风,朱能,王大刀三人胸无大志,偏南一隅的享受荣华富贵,他们根本对抗不过。
敌人太强大,目前需要蛰伏,需要发育。
乾隆的叹息并没有改变任何东西。
群臣也没没有一个人敢站出来发言一下的。
大家都脑袋空空,无从下手的。
更麻烦的是,谁提出主意谁就得去执行,去解决,要是完成的好那也就算了,可要是完成的不好,那不得鸡没有吃成,还惹的一身骚!
这官场为官之道的终极秘诀就是,不办事,不理事,不冒尖,就这么晃晃悠悠过一天是一天,什么倒霉事都落不到身上。
一代代官员都是这么过来的,前辈的处世规则,要遵守!
“刘墉,你怎么看?”
驼背的刘墉忙退后一步,拱手道:“臣……臣看这样挺好,大清还是大清,只是多了三个封王。”
“晓岚,你又是怎么看?”
纪晓岚也是退后一步,拱手道:“臣……臣也不知道怎么看,但臣只能这么看,没办法的事,今要是能够有想出办法的,我头嗑破都可以。”
“赵爱卿,你怎么看?”
赵清廉:“修建马奇诺防线,以防万一。”
乾隆捋了捋胡须,点名让赵清廉上来好好讲讲这个马奇诺防线,当然,他也知道大家伙没办法,之所以让人一个个站出来说话,就是想要做好铺垫,待到这时的赵清廉说出他的防线计划的时候,可以让某些人闭嘴。
毕竟,有个定律,就是当自己没有办法的时候,别人有办法,也就不好质疑了。
马奇诺防线就是乾隆想要印出来的关键。
引出来后,光他一个人同意是没有用的,还得诸臣们同意。
经过这么一个铺垫,也没有人反对了吧。
果然。
当乾隆对赵清廉的马奇诺防线表示赞同的时,满朝文武的异样之声,十分渺小。但还是有。
谁呢?
时任大将军的兆慧。
他算是有点眼光了。
根据赵清廉汇报的防线图,一眼就看出来了问题所在。
“皇上!
这个马奇诺防线有漏洞。”
“只防御的了陆,防御不了水。”
“将来的某天,若是那叛军绕道海上,攻杀过来,我们将措手不及啊。”
对于这个问题,赵清廉早就想打有人会看出来,他已然准备好了说辞:“海上作战,我大清海军正好派上用场,海上作战优势在我,再说,要想从海上作战,叛军必将建造大船,陆军去到海上,优势荡然无存!这些都需要长时间的准备!放弃陆地作战,而选择不擅长的海战,叛军不会这么蠢的,就拿长城来说,长城不也只防守住了陆地。”
“赵大人,话不是这么说的,这不是一个概念……
皇上……”
兆慧还想要说什么,被高位之上的乾隆抬手打断。目前他已度需要寻找安全感了,这个马奇诺防线就是最好的屏障。
他的弊端是有,但他的优点同样不可忽视。
“传朕旨意。
晓岚,你海上贸易所得有银两,全部投入到马奇诺防线上,鼎力相助马奇诺防线的修筑工事上。
抵御三藩就看这个防线了。”
防线的方案是定了。
但是防线这个差事交给谁,相关修建工作更是重中之重,主持这个的人才是关键。
乾隆脑子里飘过的第一个人选就是赵清廉。
正好,提出这个意见的也是赵清廉,他是不二人选。
“臣,领命!”
赵清廉毫不犹豫的接下了这个担子。
乾隆倒还是不怎么放心。
赵清廉的办事能力没得说。
可缺点就是太贪。
万一搞出个豆腐渣工程……
所以,他派了两位监军。
就是纪晓岚和刘墉。
两人至少可以第一时间把情况汇报上来,确保是真实的。
对于此二人,乾隆是绝对的信任。
“赵爱卿,纪爱卿,刘爱卿,你们三人一定要把这项大工程给办好,大清未来的安定,就靠这个马奇诺防线,就靠你们了。”
“臣领命!”
“臣领命!”
“臣领命!”
……
整个马齐洛防线是从西至云南,东至沿海江浙的,在云南,福建,广东三省通往内地的重要关隘处,修建工事。
工作量很大,赵清廉压根没想要完成。
他只想要耗费国力。
只想要借助这座城墙,让那刚刚驻扎到云南,福建,广东的王大刀,白纯风,还有朱能三个人明白,他们绝对不是处于安逸地位,朝廷对他们的戒备之心,昭然若揭。
他们愈发躁动,朝廷这边才会迫于无奈,继续增兵,满人是没人愿意参军的,也没多少人他们,朝廷没得选择,只能继续征用汉人。
这样,自己十万汉八旗的队伍就能够继续扩大,自己的实力就能够继续增强。
赵清廉不光这样想着,他还写了折子,就在袖子里,在这个时候是递上去的最好时候。
“万岁爷,咱们要做好两全准备,才是最妥当的。
既要用马齐洛防线进行防守。
还得培养军队,具备进攻和与三藩抗衡的力量,如今的和平只是短暂的和平啊。”
乾隆点点头。
满朝文武皆是点头。
这个道理他们都明白。
赵清廉上前一步,从袖子里掏出来了他的增兵计划书。
乾隆展开一看。
“赵爱卿,你的想法,朕也想到了。
朕允许征兵。
如今这种情况,大清只能靠汉人。”
赵清廉喜了一下。
但接下来乾隆说的话,直接感觉是五雷轰顶。
“传旨。
让张总兵招募汉军!”
“和珅!”
“臣在!”
“全力拨款过去,协助张总兵招募汉军。”
这样的命令就算是傻子也一下子明白过来问题了。
赵清廉心里清楚,乾隆这是明摆着防自个,怕他一家独大造成威胁,所以让另外一个汉人统领来统御另外一支汉人军队。
高,实在是高。
乾隆老儿到底还是有些手段的。
退朝后。
赵清廉向和珅这个百事通打听这张一甲的身份信息来。
从和珅口中得知,这张一甲乃是乾隆二十一年的武状元,一直都是车骑都尉,但就在这段时间,直接因为一个小小的功勋,便被破格提拔,一飞冲天,成了一镇总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