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大江大河(14)(1 / 2)
东海厂的发展陷入瓶颈,而国家也想用东海厂作为试点,国有资产与国外资本的联合,给全国的国企做一个示范。
梁思申作为美方的代表先回到上海打前站。东海厂不是洛达的唯一选择,他们需要考察更多的企业做出最优的选择。
宋运辉对这件事是乐见其成,或者说是极力想要促成合作的达成。目前东海厂已经在和日本的化工联系,但是日本的设备没有洛达先进。既然要合资,就要选择最好的。
回到上海后的梁思申被上海的发展震惊,华亭酒店是她下榻的地方,这家酒店无论是装潢还是服务与美国相比毫不逊色。
这让她对中国未来的发展更是充满信心。
梁家是官宦世家,不是从政的就是从政的,最没有“出息”的梁父也是个银行行长。她的堂哥梁凡准备经商,他的好朋友萧然对梁思申很感兴趣。“不怀好意”的接近让梁思申有了警惕之心。
能在美国学习十几年,并且取得这么好的成就的梁思申,不是单纯的小白兔,在资本世界中经历过的梁思申轻易看出萧然的本质。但是为了更加了解“敌人”,她拜托宋老师帮她查一下这个人。
宋运辉对梁思申的拜托很是放在心上。他的朋友不多,经商的也就是雷东宝和杨巡,于是电话就打到了杨巡那里。
杨巡对小辉的话一向是放在心上的。他当时正在家里,打电话不方便,但还是去村部打电话给梁思申。
从宋运辉的话里,他分析出这位梁小姐是从美国回来的,有背景,有钱,有能力。他一直想要接触合作的人就是像梁小姐这样的人。
杨巡敏锐的嗅觉让他在商场上无往不利。第一次见面,杨巡并不诚实,他带着商人的狡黠和油滑,话里话外就是萧然有缺点,但是我不说。
梁思申很失望,没想到宋老师的朋友是这样市侩的人,她觉得杨巡辜负了宋老师对朋友的诚意。
小学六年级就出国额梁思申,语文水平还停留在小学阶段,在国外的多年也让她养成有话就说的性格。她没意识到直言直语是对杨巡人格上的侮辱。
两人的谈话有些不愉快,但是杨巡的一番剖白让梁思申感到愧疚,这份愧疚让杨巡抓住机会再她面前表现了一番。
没见过面的两个人,相互碰面两三次就会熟悉,何况他们中间还有宋运辉这个中间人。
从上海回来后的杨巡精神面貌都不一样了,张口“梁小姐”,闭口“梁小姐”,大寻啧啧称奇,感慨杨巡年龄大了,想媳妇了。
杨巡看着手中的规划图,想到土地局那张地图,他心中冒出一个主意,他要修建酒店,就按照国外的那种酒店修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