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穿针引线(1 / 2)
第178章穿针引线
“阿茜上次说三十妹,还有廿六没说。廿六妹是不是也很想嫁给阿敖了?但你说她和三十妹是从小玩到大的闺密,如果嫁了就是夺了三十妹的丈夫吗?”“可是,她忍不住,有一晚亥时吧,此时还有很多病人,但廿六妹在阿敖耳边悄悄说:‘去大松我有话要告诉你。我先悄悄去那里等你。’没错,阿敖医馆后面不远处有一片数十亩的平地,这片平地只有长草,没有长其他杂树什么的,不过,有六七棵大松树,长的非常茂盛,平时很多人闲聊在此,但晚上就没有一个人去那里玩,廿六妹要约阿敖去那里说话,不多久,阿敖假装说要出去方便。他就快步走到大松树下,廿六妹果然在这里等他。‘你有话快说,还有很多病人在等着我。’‘你的病人天天都那么多,你急什么?过来我告诉你。’‘你想偷袭我?’‘你说什么呀?我可能偷袭你吗?你比我高大,有力气,我打的过你吗?’阿敖就走近廿六妹,并蹲下道:‘快说吧。’可是,廿六妹突然抱住阿敖,由于他害怕三十妹找到这里来,她也必然会找来这里,迟早到来只是时间问题。阿敖道:‘廿六妹想死吗?被三十妹知道了看你怎么死!’…’‘我不怕她…”林茜突然不说话了。“阿茜哪里不适?”林茜没有说话,但她脸上的表情好像突然不舒服了。支灷快速上前打脉,皮肤病支灷慌张道:“阿娇,表姑突然虚脱了,她要马上躲下!”“啊?表姑怎么突然虚脱了?”揭挂娇一边快速把床上的东西移开一边道:“老头子快抱表姑来这里。”支灷的动作飞快,不要以为他九十岁高龄就不利索了,其实恐怕很多年轻人也做不到他现在的身手。“老头子,表姑怎么啦?严重吗?要吃什么药吗?”“阿娇快去医馆倒半碗老火独参汤让表姑吃下,快!”“好,老头子要以内力帮助表姑顶着啊!”“好!”支灷马上运气施救,但林茜是老人,又那么瘦小,支灷从来没有给这么体虚的人疗过病。所以,他小心翼翼地运气为林茜按摩。“老头子,老火独参汤来了!”支灷快速接过让喂林茜喝下。但她不省人事,怎能喝的下?支灷快速扳开林茜的嘴就倒下药液。“阿茜快吃下!”不一会,林茜喝下一碗老火独参汤了。但是,她还是没有反应。“阿娇快取艾绒来!”“好!”转眼揭挂娇取来艾绒。支灷马上灸林茜百会、肩髎、曲池、风市、十宣等等穴位,说也奇怪。支灷这么用艾绒一灸她就苏醒了。“表姑是什么原因?”“她是心气虚衰造成突然性晕厥,她现在躺一会就没事了。但如果有事就不是轻症了。”“阿娇,我刚才怎么啦?”“表姑突然晕倒了,老头子快开什么补药啊,我去抓好送表姑回家,不要再讲故事了,表姑这么老了…”“阿娇说表姑没用了?”“表姑刚才突然晕倒了啊,吓死我们了。”“我没事,以前也有过晕倒,但不久就没事了。”“阿茜说的没错,如果有事了就再也起不来了,我想还是送表姑回家休息几天吧,过几天看什么情况。”“没事的,那个老死鬼在世的时候吃不好,也没有什么吃,那时候也舍不得吃,尤其是我坐月时没足够营养,不能及时恢复身体,就这样留下后遗症了。”“阿茜说的不完全对,很多女人也是这样说。但我发现在很多都是误解了,凡大病后继发其他疾病之后,应该是大病造成后遗症,坐月子也导致其他疾病,比如产后导致‘雌红’啦,’‘鼓胀’啦,‘中风边瘫’啦,‘营养性水肿’啦等等,但产后导致主疾也很少,不过,很多女人一旦发生这些病了就埋怨坐月子没处理好。阿茜现在没什么事了,也就是说,你坐月子的后遗症不可能拖现在也治不好的。不过,你坐月子之后造成什么治不好的病?”“我坐月之后没有什么病,就是后来才出现晕倒。但我现在感觉有时头晕。”“男人不坐月子也有头晕,没嫁人的女子也有头晕,阿茜,你不能强迫说他们也是坐月子吧?”“嘿嘿…什么事经过你说了都不是什么问题了。”“事实本来就是这样嘛。”“那我真的要回家休息了?我为什么要回家休息?”“因为你体质大过虚弱了,要躲下好好休息半个月就没事了。”“如果要躺在床上半个月,我愿意死算了,我不想躲在床上。”“要不躺四五天也行,总之阿茜要好好休息几天。”“好吧,我现在没感觉哪里不舒,再聊多会就回家。”“不行,阿茜不能再聊天了,如果还不劝你回家,那么我们就畜牲不如了。”“有这么严重吗?”“因为你刚才晕倒了,不能再讲故事了。”“好吧,我现在回家了。”“阿娇牵表姑上车。”“不用啊,我还不需要你们搀扶啊。”
“今晚接着讲述‘烂疔’诊治,它的潜伏期一般二至三天。烂疔的病因病理,本病大都由于皮肉破损,接触潮湿泥土、脏衣服、脏物等等,感染毒气,加之湿热火毒内蕴,以致毒聚肌肤,气血凝滞而成。由于湿热火毒炽盛,热胜则肉腐,故容易腐烂。毒邪入营,则易造成‘走黄’重证。辨证,局部症状,《千金方》说:‘烂疔,其状色稍黑有白斑,疮中溃溃有脓水流出,疮形大小如匙面。’这里很明显地说明本病患处皮肤颜色稍黑,疮面凹形如碟,容易腐烂,范围较大,以及轻按患处可闻有捻发音等特征。初起患肢有沉重和包扎过紧感觉,继则逐渐出现‘胀裂样’疼痛,疮口的周围皮肤高度水肿,紧张光亮,按之陷下,一时不能即起,迅速蔓延成片,状如丹毒,但皮肤颜色呈暗红色。一至两天后,肿胀疼痛剧烈,皮肤上可出现许多含有暗红色分泌液的小水疤,积聚形成数个大水疱,伤口远侧皮肤温度降低或寒冷,此时皮肉大部分已腐烂,四周皮损转为紫黑色,有浅黄色死肌,疮面略带凹形,轻按患处可有捻发音;重按患处,有浅棕色混浊的稀薄脓液自创口流出,混以气泡,并有恶臭气味。此后腐肉大片脱落,疮面虽大,但多能渐渐收口而愈。全身症状,初起即有高热、烦躁,头痛、呕吐、面色苍白。多数病例在高热一昼夜后,虽体温略降,但仍有烦渴引饮、食欲不振、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苔黄腻而干、舌质红绛、脉洪滑数等症状。本病若患处四周水肿消失,腐肉与正常皮肉分界明显,并在分界处流出脓液转稠,身热渐退者,为转机之象;若肿势蔓延,腐烂不止,持续高热、神志昏迷、谵语、黄疽、苔黄焦糙、脉细而数,为合并走黄之征,可危及生命。鉴别诊断,丹毒,常有反复发作史,局部皮色鲜红,边缘清楚,高出周围皮肤,压之能褪色,一般无水疱,即或有水疱亦较小,刺破后流出黄水,肉色鲜红,无坏死现象。发其红肿以中心最明显,四周较淡,溃烂后患处无捻发音,全身症状较轻。治疗,宜凉血解毒、清热利湿,用犀角地黄汤合黄连解毒汤三妙丸加减。内治,加减法,神昏谵语,加犀角,另磨粉浓煎冲服,或安宫牛黄丸两粒,分两次化服,或紫雪丹或紫雪散分三次吞服;便秘,加生大黄,后下。宜中西医结合治疗。外治,初起,用玉露膏外敷;如皮色紫黑,加掺蟾酥合剂。腐肉与正常皮肉分界明显,改掺蟾酥合剂或五五丹。腐肉脱落,掺生肌散,红油膏盖贴。手术,如肿势局限,呈一片黑色,匙形疮面,按之有轻微波动感和捻发音时,此内有积脓,应作多个纵形切口引流术,术后外敷药物同上述。一经诊断立即迅速手术,在不用止血带下进行多处纵深切开,直切到颜色正常、能够出血的健康组织为止,并切除一切坏死或濒于坏死和已变色的组织和肌肉群,彻底清除异物、碎骨片,用大量双氧水冲洗创口,创口完全敞开,用鬼子红溶液纱布松填或用上述初起时的药物。护理与预防,隔离伤病员。用过的敷料,应该焚毁,换药用具应彻底灭菌。神志不清的病人,宜用鼻饲法。早期施行彻底清创手术,切除一切坏死和血液供应不良的组织,清除异物,消灭死腔;污染严重的创口,清创后用双氧水纱布松填,不予缝合。增进创伤部位血循环,及时纠正休克,注意保暖,避免包扎过紧,上止血带时间不可太长。烂疔已经讲的很清楚了,就算是文盲的人听完也会治疗烂疔了,当然要记下继续温习,不希望,很快就忘记了,只有学到倒顺痛颂如流才是真正的大夫,也了,下次讲疫疔。大家抓紧休息。”
“今晚讲疫疔,本病因接触疫畜感染病毒而成疔,称为疫疔。如《诸病源候论.疔疮病诸候.鱼脐疔疮候》中说道:‘此疮头黑深,破之黄水出,四畔浮浆起狭长似鱼脐,故谓之鱼脐疗疮。’疡医大全.卷三十四.疮门主论》引胡公弼曰:‘鱼脐疗如鱼之肚脐,多生膊肚,小腿肚上。’因其是一种特殊的急性传染病,与一般疔疮不同。故名‘疫疔’。
疫疔多见于畜牧业、屠宰或皮毛制革等工作者,如牧民、屠场和制革工人或兽医等,有传染性。多在接触后一至三天开始发病。
病因病理,《证治准绳.疔疮》中说:‘疔疮者,……或感疫死牛、马、猪、羊之毒……皆生疔疮。’即指明了本病的发生原因。疫疔是由于感染疫毒,阻于皮肤之间,以致气血凝滞、毒邪蕴结而成。辨证,疫疔好发于头面、颈项、手、臂等暴露部位。初起在皮肤上有一小红色斑丘疹,多瘙痒而不疼痛,形如蚊迹蚤斑,伴有轻微发热。中期,一般发病第二天左右,斑丘疹顶部变成水疱,内有淡黄色液体,周围肿胀热,第三到第四天水疱很快干燥,形成暗红色或黑色坏死,并在坏死的周围,有成群的灰绿色小水疱,疮形如脐凹,很象牛痘,同时局部肿势散漫增剧,软绵无根,并有核肿大。伴有明显的发热、全身不适、头痛骨楚、苔黄脉数等症状。后期,一般十三天到十四天之后,若中央腐肉与正常皮肉开始分离,或流出少量脓水,四周肿势日趋限局,身热渐退者,此为顺证,但腐肉脱落较缓慢,疮口愈合亦迟,一般二十一天到一个月可以愈合。若局郚肿势继续发展,伴有壮热神昏、痰鸣喘急、身冷脉细者,此为合并走黄之征,是危重症,多数不救。鉴别诊断,颜面疗疮,疮形如粟、高突,红肿热痛,坚硬根深。丹毒,皮色鲜红,边缘清楚,热疼痛,发展期无疱形脐凹,常有反复发作史。治疗,内治,初、中期参照‘颜面部疔疮’,另服外科蟾酥丸六粒,分两次吞服。后期若并发走黄,按‘疔疮走黄’治疗。外治,初期,宜消肿解毒,用玉露膏掺蟾酥合剂,或升丹外敷。后期,腐肉未脱,改掺蟾酥合剂或五五丹。腐脱新生掺生肌散。护理与预防,
应隔离患者,病人所用敷料均应烧毁,所用器械必须严格消毒。加强屠宰管理,及早发现病畜,予以隔离或杀死。死畜须加深掩埋或烧毁。发现疫疗患者接触过的牛、马、猪、羊的毛和猪鬃,进行蒸气消毒,皮革可用盐酸及食盐水浸泡消毒。制造皮革和羊毛的工人,在工作时应该用橡皮手套、口罩及围巾保护。之间的急性化脓性疾患‘痈’的含义是气血为毒邪壅塞而不通的意思。临床上有‘内痈’与‘外痈’之分。内痈生于脏腑,外痈则发在体表,两者虽同属痈证范围,但在辨证施治上多有不同,故内痈不在这里叙述,本节只叙述外痈。其特点是局部光软无头,红肿热痛,少数患者痈之初起皮色不变,但肿胀疼痛,结块范围多在一掌大左右,发病迅速,易肿、易脓、易溃、易敛,或有恶寒、发热、口渴等全身症状,一般不会损伤筋骨,也不会造成陷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