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分田分地(1 / 2)
胡衙役在离开岙山村之前,他又仔细地翻阅了一下村长的那本册子,又从中挑选出了另外一百户人家,并将他们的名字用碳笔勾了出来。
胡衙役把册子交给村长,指着刚勾画出的一百户人家,对汪村长嘱咐道:“这一百户人家,你去通知他们,让他们收拾好东西,明天一早会有人来接他们。”
汪村长连忙点头应是,待胡衙役走后,他又开始每家每户的去通知这一百户人家收拾东西。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胡衙役每隔几天就会来到岙山村,带走几十户甚至上百户人家。
就这样,一批又一批的难民陆续离开了这个让他们充满回忆的地方。
最后只剩下了一百五十七户人家,其中有一百五十户最为贫困的人家是胡衙役特意留在岙山村的。
面对另外七户人家,胡衙役毫不犹豫的大手一挥,将他们全部安置在岙山村。
这个消息对于这些可以留在岙山村的难民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惊喜。
尤其是那些妇女们,她们心中都暗自欢喜,她们在这里已经居住了这么长时间,把村里的情况都了解得七七八八了。
主要是岙山村有像沐家这样的大户人家。
只要自家的男人是勤劳能干,以后在沐家找份活计做肯定不成问题。
想到这里,这些妇女们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她们想象着未来的生活:男人们在外面辛勤劳作赚取工钱补贴家用,而她们则可以安心地在家里耕种土地、照顾孩子。
这样的日子,光是想想就让人觉得无比美好。
汪村长一头黑线,脸色有些难看,心中暗自叫苦不迭,但嘴上又不敢说什么。
原本一百五十户已经让他感到压力巨大,如今竟然又多出了七户,这胡衙役着实有些过分!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胡衙役还算有点良心,并没有侵吞朝廷给这些难民的安家银子和物资。
第二天,胡衙就带着人将粮食运到了村里。
这些难民们每人都分到了一两银子和五十斤糙米、二十斤荞麦面粉,这对他们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
不仅如此,胡衙役还带来了办理户籍的衙役,帮助这些难民办理好了户籍。
从这一刻起,他们正式成为了岙山村的一员,与其他村民一样享有各种权益和义务。
从这一天之后,村里的生活逐渐恢复了平静。
村口的大门白日里不再需要紧闭,只在晚上才会关闭,村口那些用不到的草棚都被拆除,将打谷场重新收修整了一番。
村民们也不用再安排人值守巡逻,大家又回到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节奏。
接下来,汪村长带领着一些村民去丈量那些旱地。
经过一番仔细准确的测量,这些旱地总共只有一百二十三亩。
一百五十七户难民,地基每家分不到一亩,但也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了。
毕竟,总不能拿出上等的田地来给这些难民盖房子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