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儒门高士VS兵家后裔(2 / 2)
“太行山山高谷深运粮不易,汉军千里奔袭,后勤困难、士兵疲惫,我军正好可以以逸待劳。井陉谷狭窄沟长,车马都不能并行,汉军一次通过的数量有限,只要派驻精兵把守井陉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只需要很少的兵力,就能阻住汉军,只要韩信无法攻克井陉关,就会军心涣散,不战自败。请成安君派一员将镇守井陉关,给我三万精兵,我从小道包抄绕到汉军背后,把韩信围杀在井陉谷,一举歼灭!”
李左车的思路,其实算不上多么精粹,这只是一个兵家的常识。可谓是中规中矩,关隘的用法,就是这样。如果采用这种作战安排,守住井陉关抵挡汉军问题不大,赵军损失也会很小。如果真的能有三万军队绕背韩信,两头夹击包饺子,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
当然,在标准的兵家思路之下,不同将领还有无数不同的细节操作,战场因此变幻莫测。
若是赵歇和陈馀懂得兵事懂得用人,此刻应该让李左车带三万人,去实施他的方略。
但是正如此前赵国君臣浪费了廉颇和李牧一样,此刻的陈馀也并没有更加高明。这位出身儒门的战国末代名士,拿出一番大道理:
“正义之师,从来不使用诈计阴谋。孙子兵法说十倍于敌人的军力,就可以围城,两倍敌人的军力,就可以面对面作战。”陈馀是儒门出身,引用兵书却也不陌生,随手拿出孙子兵法来给自己做证据。
“韩信号称统兵数万,斥候打探说他们也不过几千人,这几千人千里奔袭来攻赵国,诚如李先生您所言,这是一支疲惫之师,哪还有什么战力?我若不敢迎战,天下诸侯还不得说我陈馀怕了韩信!这样的军队我们正该面对面在正面战场堂堂正正战胜它,一举打灭汉军的锐气,让全天下都知道赵军的勇武!放他过井陉关,我们在井陉口战场决战!”
“韩信小儿不过数千疲卒,若我赵军十万雄师连正面交锋的胆气都没有,岂非让天下人耻笑?”陈馀的声音中有一种偏执的亢奋:“当年巨鹿之战,项羽破釜沉舟不过五万楚军,照样击溃章邯四十万秦军!如今我军兵力十倍于汉军,何惧之有?“
这一番话让李左车血压都升高了:能用更少牺牲消灭敌人的,你偏偏要硬刚!这是什么脑回路?赵军士兵的命就不是命吗?
虽然李左车此时封号是广武君,名义上和陈馀这个成安君头衔差不多,但是陈馀是赵王麾下得用的大将军,是这支军队的最高统帅,李左车也没有办法没完没了和陈馀掰扯战略之事,只能叹一口气离开。
一个儒学门徒,执掌了20万大军的命运,而那个兵家的后人却只能做幕僚,这场战争的命运,似乎早已决定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