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语智部善言卷一(一)(1 / 2)
《智囊·语智部·善言卷》主要讲述了古人凭借巧妙的言辞来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劝谏他人等故事,展现了言语的智慧和力量。以下是其中一些故事及解析:
-晏子谏景公:齐景公欲对冒犯他的人施以分尸极刑,晏子站出来,左手抓着犯人的头,右手拿刀假装磨刀,问景公古代圣明君王肢解人从何处下刀,景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放了犯人。晏子又说“现在假肢贵,鞋子便宜”,让景公明白自己刑法残酷,于是废除砍脚刑罚。晏子巧妙利用反问与类比,既顾全君主颜面,又达到劝谏目的。
-东方朔巧救奶妈:汉武帝的奶妈宫外犯法,武帝欲依法惩罚,奶妈向东方朔求救。东方朔让奶妈见武帝时只回头看别说话,然后故意大声说奶妈别傻了,武帝想起奶妈小时候照顾自己的情景,下令放了她。东方朔洞悉人心,以情感共鸣触动武帝,展现了语智的魅力。
-简雍巧谏刘备:刘备下令禁止私自酿酒,违者重罚。一官吏在一人家搜出酿酒器具,刘备欲重罚。简雍邀刘备散步,见远处一对男女,便说他们欲行奸淫为何不绑起来治罪,刘备反问其如何得知,简雍说他们有行淫的器具,就像有酿酒器具的人不一定酿酒一样。刘备听后大笑,释放了被抓捕之人。简雍通过巧妙类比,让刘备意识到自己的做法不合理。
这些故事启示我们,善言是沟通的艺术,更是生存的智慧。在人际交往中,要用心倾听,智慧表达,以情动人,以理服人,才能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游刃有余,收获和谐与成功。
以下是《智囊·语智部·善言卷》中三个典故的详细介绍:
谷那律谏高宗
-原文:高宗出猎遇雨,问谷那律曰:“油衣若为不漏。”对曰:“以瓦为之则不漏。”上因此不复出猎。
-译文:唐高宗外出打猎时遇到下雨,他问谷那律:“怎样才能让雨衣不漏雨呢?”谷那律回答说:“用瓦做雨衣就不会漏雨了。”皇帝听后便放弃了冒雨打猎的想法。
-解析:谷那律以巧妙的回答暗示高宗,若想不被雨淋湿,就该像在屋内一样,不要外出打猎,委婉地劝谏高宗不要冒雨打猎,既顾及了高宗的面子,又达到了劝谏的目的。
中期获免
-原文:秦与中期争论,不胜。秦王大怒,中期徐行而去。或为中期说秦王曰:“中期,适遇明君故也;向者遇桀、纣,必杀之矣。”秦王因不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