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捷智部灵变卷一(一)(2 / 2)
-张咏巧平哗变:北宋张咏任成都知府时,正值战乱之后,人心惶惶。一次大阅兵,他刚露面,士兵就多次高呼“万岁”。在古代,这种行为极易引发猜忌,造成祸乱。张咏反应迅速,当即下马,朝着东北方向高呼三声“万岁”,随后上马继续阅兵。士兵见状,立刻安静下来。他巧妙地将士兵对他喊“万岁”的行为,转化为对朝廷的效忠呼喊,轻松化解了一场潜在的哗变危机,稳定了军心和局势。
-崔巨伦智脱贼手:北魏时期,崔巨伦任殷州别将,殷州沦陷后,起义军首领葛荣听闻他才华出众,想将其招致麾下。崔巨伦不愿,便谋划脱身之计。五月初五,葛荣大宴百官,让崔巨伦作诗。崔巨伦故意作了一首“五月五日时,天气已大热,狗便呀欲死,牛复吐出舌”的打油诗,引得众人哄堂大笑,成功降低了葛荣的戒心。之后,他暗中联络了几个敢死之士,趁夜南逃。途中遭遇巡逻骑兵,危急时刻,崔巨伦谎称自己是奉命行事,趁敌人举火查看敕书时,拔剑斩杀贼首,带着众人成功逃脱。他先是以诗自晦,再抓住时机果断行动,靠着灵活应变,死里逃生。
《智囊·捷智部·灵变卷》中故事体现的底层逻辑主要有以下几点:
洞察本质
故事中的人物能迅速透过表面现象看清问题的本质。如王羲之意识到王敦谋反之事的严重性以及自己身处的极度危险,所以果断装睡以自保,这是他对形势本质的精准判断后做出的反应。
利用人性
许多案例都巧妙地利用了人性的弱点或特点。像曹玮借敌除叛,就是利用了西胡的多疑心理,故意释放假消息,让敌人自行诛杀了叛逃的士兵。
逆向思维
在面对问题时,不按常规思路思考,而是从相反方向寻找解决办法。比如张咏面对士兵高呼“万岁”这一敏感情况,没有去制止或呵斥,而是反其道而行之,将其转化为对朝廷的效忠,化解了潜在危机。
因势利导
根据事情发展的趋势和现有的条件,加以引导,使其朝着对自己有利的方向发展。崔巨伦先是以打油诗让葛荣等人放松警惕,后又利用敌人举火查看敕书的机会果断行动,借助当时的情境和敌人的行为为自己创造逃脱的条件。
权衡利弊
在复杂的情况下,能够快速权衡各种选择的利弊,做出最优决策。这些故事中的主人公在面临危险或困境时,都能迅速分析不同做法可能带来的后果,选择最能保护自己或解决问题的方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