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察智部诘奸卷二(2 / 2)
陈霁岩识破文书舞弊
陈霁岩任楚中督学时,江夏县每日呈报公文千余件,文书官将公文分合格与不合格两批。陈霁岩听前辈说有未通过审核的公文会借新文初次呈报时贿赂蒙混,于是亲自查验,发现一件被驳回的公文混在合格文书中。他先暗记,命文书官仔细核验,文书官受贿称无弊,陈公挑出此件质问,重责并革职,此后文书官不敢再收贿。
《智囊全集·察智部诘奸卷》中故事的底层逻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利用人性弱点
-以利诱之:张敞利用盗贼头目想免罪的心理,让他们协助清剿盗匪。盗贼头目为了自身利益,配合官府,最终使得长安的盗匪问题得到解决。
-制造猜疑:赵广汉通过泄露当事人供词、投放匿名信等手段,利用豪门大族之间互相猜疑的心理,成功瓦解了他们的朋党关系,使奸党自行解散。
注重细节观察
-捕捉异常行为:总辖在茶坊中注意到盗魁用两手捧杯测量杯子大小这一异常行为,从而识破其身份。这种对细节的敏锐观察,能够帮助他们发现常人忽略的线索,进而揭露奸邪。
-记录关键信息:周忱通过详细记录每日行事和天气,为判断船主是否说谎提供了有力依据。这种注重细节记录的方式,在破案过程中往往能起到关键作用。
善用心理战术
-虚张声势:范檟在怀疑王族亲眷是盗匪时,先不打草惊蛇,而是巧妙地安排士卒扮成村夫与对方接触,制造出一种轻松的假象,然后出其不意地将盗匪手下收押审讯,让对方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露出马脚。
-欲擒故纵:王世贞在追捕雷龄时,先是佯装不再追究,让雷龄放松警惕,然后再利用王捕尉与雷龄的关系,成功将雷龄抓获,体现了对罪犯心理的精准把握。
运用逻辑推理
-因果推理:苏涣根据弓箭手发现血衣后不自己擒凶领功,反而招来同伴这一不合常理的行为,推断弓箭手有问题,最终通过审讯揪出真凶。这种基于因果关系的逻辑推理,能够帮助他们从看似平常的事件中发现破绽。
-假设推理:王璥在处理李忠与后母通奸案时,先假设两人会在无人处互相叮嘱,于是安排人窃听,最终获取了关键证据,使案件得以侦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