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酒状元敬酒变豪饮 周廉使抓贪反被抓(1)(1 / 2)
周新周廉使誉满天下,永乐自然高兴,内外官吏有一半、不,哪怕是三成能像他一样,国之风纪夫复何忧?提刑按察使,理一省之刑名按劾之事。纠官邪,戢奸暴,平狱讼,雪冤抑,以振扬纲纪,澄清吏治,在地方,按察司行使着和都察院一样的风宪职能。
周新作监察和巡按御史时,是陈瑛的下属,陈瑛虽不喜欢周新,但也不得不装出个欣慰的样子。一则周新名声在外,皇上点头认可;二则他也希望能有几个这样的御史为他壮门面。因为他知道,周新给他都察院带来的只能是荣誉。
周新与新任佥事柴车一行还在去云南任职的路上,永乐就得到消息,说浙江按察使行私纳贿,全省刑名混乱,风纪大坏。于是,他马上命将前任按察使收监,着周新、柴车一并到浙江任职,绳纠错谬,以振纲纪。
进到浙江境内,找个驿站歇了,周新就思虑起下一步的事情来。皇上虽三令五申澄清吏治,但自古以来,哪朝哪代的吏治能清如泉水?大明也是一样,太祖虽绳之重典,连剥皮充草这样的酷刑都用上了,但屡杀屡犯之事又何其多矣!用前赴后继来描述一点也不为过。比之洪武朝,永乐以来于贪鄙的惩处要宽泛多了,徇私、纳贿、贪污、吃空额、侵吞公田、欺虐百姓的事自然也就多起来。如今,一省的官员不是良莠混杂都怪了,只不过浙江自宋以后为富庶繁华之地,奢靡之风很浓,犯起来比其他省尤甚罢了。
那么,如何去莠留禾,让浙江成为一块清净之地?以他周廉使的声望和按察使正三品的官阶,到任后一一寻访,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了,不仅劳作量大,也根本查不过来;且各府州县之莠吏闻风若联手欺瞒,还不好办了,恐怕经年累月也理不出个头绪来。
杭州、严州、嘉兴、绍兴、金华、台州、温州、宁波……浙江十二府州的影子在心中过了一遍,周新竟自嘲地笑了,笑自己有些杞人忧天。也并非富庶之地俱是贪官!原钱塘知县黄信中,开化知县夏升,青田知县谢子襄因绩课最优和自己同时升职,黄信中任了繁华的杭州知府,夏升挂衢州知府,谢子襄挂处州知府,夏、谢二人虽仍在原县任职,都是有名的循吏,百姓爱戴。三人同出浙江,也说明浙江并非一潭浑水,原按察使仅是个案罢了。还有,夏原吉荐的那个锦囊诸生叶宗行到浙江省会钱塘任知县,更无可挑剔,说明皇上于浙地官员的任命还是很有深意的。
有一件事就很能说明问题。杭州和苏州、松江一样,自洪武以来徭役就重,有钱人家往往买通官吏把徭役转嫁给穷苦之人。原钱塘知县黄信中在任时,扭转不少。叶宗行到任后,任了杭州知府的黄信中鼎力支持,府、县合力继续解决这个病民的大问题。叶宗行的办法更绝,他让百姓以抽签的方式分定甲乙后书录于册,今年是甲户徭役,明年是乙户,还命县吏随时抽查,谁也逃不了,大户无奈,小民大悦。且叶宗行自身清廉,饮食简单,又连破了几桩有影响的命案,百姓们爱之如家人,敬之如神明,豪强缙绅也不得不服他的持重、清介和为人,当地流传着“钱塘一叶清”的民谣。
如果非要按比例分的话,周新把浙江全省的官员过滤了一遍,就是不乐观的估计,有三成多的清廉者应该不在话下;与此对应的,也应该有三成的贪腐者;剩下的三成多说不上好,但也未必就有多坏。他点了点头,这种三分法大致能吻合浙江官员的实际。而他的职责就是理清刑名,惩治贪腐;彰表以叶宗行为代表的廉吏,劲吹廉勤之风,促使徘徊在两者间的三成多官员向好的方面转化;三、五年内,在江南树起一个廉勤的模范省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