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金陵毗陵修运河,缅滇之地风云起(1 / 2)
武进九年四月一日,江南大地沐浴在和煦的春光里,处处繁花似锦,美不胜收。
大秦复国已近三十年,这片远离朝堂纷争的土地也享受了三十年的和平。
江南之地底蕴深厚,即便大秦的重心未曾在此,却也凭借自身优势蓬勃发展。
金陵城内,太守府中,金陵太守正与毗陵太守秘密交谈。毗陵太守同样身着官服,二人神情严肃。
“如今江南发展日盛,我等受江南士族所托,有一事需上奏陛下。”金陵太守低声说道。
毗陵太守点头附和:“不错,修建金陵与毗陵两地的运河,定能极大促进两地发展,于国于民皆有利。”
二人商议妥当后,便命人起草奏章,准备上奏朝廷。
数日后,这份奏章便被快马加鞭送至咸阳朝堂。
朝堂上,群臣分列两旁,嬴安端坐在龙椅上,目光威严。
一位白玉奴将奏章呈给嬴安,嬴安展开细看,脸上露出思索之色。
“诸位爱卿,江南二郡太守上奏,欲修建金陵与毗陵两地运河,以促发展,卿等有何见解?”嬴安将奏章内容告知群臣。
文臣江革率先出列,他语气恭敬:“陛下,江南富庶,修建运河确能促进当地发展,若能妥善规划,于国有益。”
武将耿秉却眉头微皱,出列道:“陛下,江南虽富,但修建运河工程浩大,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眼下大秦边疆事务繁多,恐分心乏术……”
群臣各抒己见,朝堂上议论纷纷。
嬴安听着群臣的争论,心中已有了决断。他抬手示意众人安静,声音沉稳有力:
“朕决定同意修建金陵与毗陵两地的运河,朝廷也会提供一些支持。但作为回报,运河产生的利益,朝廷要分得一部分。”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安静了下来。群臣纷纷点头,对嬴安的决定表示赞同。
这时,文臣龙方等上前一步,躬身奏道:
“陛下,如今我大秦的赋税重心在关中、蜀地、河南、河北。而江南之地历经近三十年的发展,如今竟能主动修建运河,足见其富庶。微臣以为,可以适当增加江南之地的赋税,以充实国库。”
龙方等的话引起了一些大臣的共鸣,他们纷纷交头接耳,议论起来。
嬴安听了龙方等的建议,陷入了沉思。他深知江南之地的发展潜力,也明白增加赋税可能带来的影响。
片刻之后,嬴安摇了摇头,说道:
“朕认为,江南之地虽然富庶,但目前还处于发展之中。现在金陵与毗陵二地正在准备修建运河,倘若此时趁机多征赋税,可能会把商贾吓跑,不利于江南的发展……”
嬴安顿了顿,继续说道:“朝廷只需出点钱,参与到运河修建之事中,待运河建成后,自然能从中获得利益。这样既能促进江南的发展,又能增加朝廷的赋税,岂不是一举两得?”
群臣听了嬴安的话,都对他的远见卓识深感敬佩。他们纷纷表示赞同,称赞嬴安的决定英明无比。
于是,修建金陵与毗陵两地运河的事情便正式确定了下来。朝廷开始筹备资金和物资,江南二郡也开始招募工匠和民夫,一场浩大的工程即将拉开序幕……
武进九年四月十一日,秦皇宫的气氛凝重如铁。一封加急战报从西南边陲传来,打破了朝堂的宁静。
缅滇之地的骠国,趁着大秦先前专注于草原战事,竟悍然吞并了曼尼普尔。
朝堂上,群臣身着朝服,交头接耳,一片哗然。骠国国王萨内一世的这一行为,无疑是对大秦威严的公然挑衅。
嬴安端坐在龙椅上,身着龙袍,头戴冕旒。他的脸色阴沉,眼中怒火升腾。然而,愤怒之余,他也不得不面对一个残酷的现实—大秦如今手上的兵马已然捉襟见肘……
大秦南方,蜀军肩负着镇守西南的重任,无当军则在威慑着瑶人。在兵力本就吃紧的情况下,要应对骠国的挑衅,实在是难上加难。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嬴安无奈地下旨:“从西南边陲的哀牢之地,征召濮人,组建一支新军。”
此言一出,群臣的担忧之色更浓。他们眉头紧锁,面面相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