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8章 烽火江陵,夺取长江沿线!(2 / 2)
这些军团不仅训练有素、装备精良,而且还拥有着强大的海军优势。在宽阔的长江之上,南境军的战舰如鱼得水,来去自如,使得他们能够迅速地突破敌人的防线,对各地进行侵吞。
面对如此强大的南境军,那些小军阀、地方军阀势力、起义军,甚至是一些小诸侯,都显得无能为力。他们根本无法与全方位占据着优势的南境军相抗衡,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地盘被逐渐蚕食。
而此时,第四军团所在的江陵城正陷入一片混乱之中。城中的粮仓突然起火,熊熊烈火在夜空中燃烧,将整个江陵城的夜空染成了一片赤红。火势越来越猛,粮仓在爆燃中发出震耳欲聋的坍塌声,仿佛整个城市都在颤抖。
热浪裹挟着焦糊的谷粒如狂风般席卷而过,街道上弥漫着刺鼻的烟雾和烧焦的味道。人们惊恐地四处逃窜,而守军则在这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乱作一团。
就在这混乱的时刻,二牛身披黑铁重铠,犹如战神降临。他胯下的战马嘶鸣着,仿佛也感受到了主人的杀气。二牛率领着他的亲卫骑兵,如同一把锋利的利刃,直直地刺入那已经溃散的守军阵中。
“挡我者死!”二牛暴喝一声,长槊横扫,两名持戟甲士当即被挑飞出去。南境军的铁骑践踏过混乱的防线,马蹄下溅起的不仅是血泥,更是守军最后的抵抗意志。
火光映照下,二牛纵马跃上一处残破的高台,槊尖斜指溃兵,声如雷霆:“我主有令——降者免死,顽抗者诛族!”
残存的守军面面相觑,终于有人“当啷”一声抛下环首刀。连锁反应瞬间蔓延,兵器坠地声如冰雹般炸响。城楼上的郡守面如死灰,颤抖着解下印绶——这座控扼长江中游的重镇,就此易主
几乎是同一时间,南境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掌控了夷陵附近的盐场。尽管南境军自身并不缺乏食盐,但这主要得益于其丰富的盐矿资源以及大量的海盐供应。然而,盐的重要性绝对不容小觑,它几乎与粮食具有同等的地位。毕竟,如果没有盐,即使士兵们吃饱了饭,也会变得毫无力气,难以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甚至还容易生病。
在古代,盐矿的分布主要集中在南方地区。北方除了山西之外,其他地方的盐矿大多是少量的井盐。而这些产盐的主要地点,自然而然地成为了高要进攻的首要目标。这些盐场不仅是重要的战略物资,而且对于战争的胜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战争中,进攻必须要有轻重缓急之分。很多时候,古代夺取十座城池的意义都不如攻占一处盐池来得重要。这其中的原因就在于,许多时候,一个战略要地或者具有特殊意义的位置一旦被敌军占领,所带来的损失将不仅仅是失去一座城池那么简单,更有可能导致全军的军心涣散。
这也是为什么在古代行军打仗时,常常会出现大军直接扑向某一座城池,而对沿途其他县城视而不见的情况。因为这些县城相对于战略要地来说,其重要性相对较低。
只有集中兵力攻克关键的战略目标,才能最大程度地保障战争的胜利。先夺取郡守之城,然后再反过来拿下这些县城,从而达成事半功倍的效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