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6章 大军压境,南境的军威!(1 / 2)
时光荏苒,短短四个多月转瞬即逝。南境的大军如汹涌的潮水一般,纷纷涌向各郡周围,开始屯兵扎营。这一举动让周围郡县的人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仿佛整个世界都被这股强大的军事力量所笼罩。
随着高要开始调兵遣将,许多郡县在他的大军尚未抵达之前,就果断地选择了主动投降。这其中既有粮食供应的压力,也有军事实力对比的悬殊。而萧何的妙计更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他有意让人散布消息,强调主动投效与大军压境时投降的区别。这种策略使得各地的一些小军阀纷纷心动,权衡利弊后,他们大多选择了主动投效高要。
并非所有郡县都如此轻易地屈服。还有一部分人坚决不肯投降,他们宁愿拼死一战,也绝不向高要低头。这些人有的是因为对自己的军事实力有信心,有的则是出于对吴芮的忠诚,选择投靠他。
在对待投降者的问题上,高要的态度异常坚决。即使是那些主动投降的将领,也不可能像某些人所期望的那样,直接统领麾下兵马并获得将军的职位。高要对于这一点看得极重,毫不含糊,绝不容许有丝毫的通融。
这一点高要从一开始就已经下定决心要执行这种规定了,哪怕会因此遭受一些损失,他也在所不惜。因为他深知立下这样的规矩对于未来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和好处。
首先,那些直接投诚过来的士兵,其中八成以上都根本不符合高要对于士兵的要求和标准。与经过精锐训练的南境军相比,这些士兵的素质实在是相差甚远。
尤其是一些小规模的起义军和小军阀麾下的士卒,他们的构成非常混乱,年龄跨度极大,小的才十二三岁,大的已经四十多岁了。而且管理也十分混乱,这些士兵往往只是拿着武器拼命,完全没有接受过任何专业的训练。
对于这样的士卒,高要心中其实有着自己的考量。他深知这些人虽然前来投奔,但他们的实力和素质参差不齐,直接将他们投入战场使用无疑是一种冒险。毕竟,战争是残酷的,需要的是真正有能力、有经验的战士,而不是一群乌合之众。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高要不接受他们的投降。相反,他会以一种更为谨慎的方式来处理这批士卒。通常情况下,上千人的队伍在经过层层筛选和挑选之后,最终能够留下来的士卒可能还不足两百人。这两百人或许是其中相对较为出色的,但即便如此,他们也需要接受至少三个月以上的严格训练,才能够真正具备上战场的能力。
然而,投诚高要的确是有着一定的功劳。在这混乱的天下之中,高要也明白这一点。但他给予的待遇相对其余诸侯来说,确实是低了不少。高要给予的待遇主要是给予一个普通的官职,而后奖赏不少的钱粮。如果这些士卒想要继续留在部队,那么他们就必须要武艺达标,最高能够给个千人的统领,这已经是高要所能给予的最高职位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