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四十一章中医药调理暴盲(三)(1 / 2)
暴盲(三)
[病案]韩某,女,38岁,1981年9月17日因左眼突发失明伴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前来就诊。患者自述于1981年9月6日无明显诱因下左眼突然失明,视力急剧下降,同时伴有剧烈头痛、恶心及呕吐,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发病后,患者曾前往长春某医院眼科就诊,经详细检查,诊断为“球后视神经炎”。经过一段时间的西医治疗,病情未见明显改善,左眼视力仍仅有光感,且头痛症状时轻时重,持续存在。
患者现症:左眼视力严重下降,仅能感知光线,无法辨认物体形状,右眼视力尚可,为0.6。头痛时作,伴有恶心感,但未再出现呕吐。患者精神尚可,饮食、睡眠一般,二便正常。舌苔薄黄,脉象沉细,提示体内可能存在气血不足或肝肾阴虚的情况。
眼科检查:右眼视力0.6,左眼视力仅为眼前指数1,即仅能看清眼前手指的模糊轮廓。眼底检查显示,双眼视乳头形态正常,边界尚清晰,未见明显水肿或萎缩,视网膜血管较细,黄斑中心反射可见,未见明显出血、渗出等异常改变。其余眼部结构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
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检查结果,中医诊断为“视瞻昏眇”。
[治则]补肾养肝,疏通经气。
[取穴]风池、合谷、内关、光明、虚沟、大溪。用热补手法,热感可传到眼区;太阳、阳白、四白穴,用平补平泻。共针6次已愈,右眼由0.6恢复到1.2,左眼前指数恢复到1.2。又针4次,以巩固疗效。
[评析]球后视神经炎是眼科临床中较为严重的急性病症之一,属于视神经疾病范畴。该病发病急骤,主要表现为视力急剧下降、视野缺损、眼球转动时疼痛等症状。若治疗不及时或方法不当,可能导致不可逆的视神经损伤,最终引发失明或视神经萎缩等严重后果,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极大影响。
从中医辨证论治的角度来看,球后视神经炎多属虚证范畴,常见肝肾阴虚、气血两虚等证型。基于\"虚则补之\"的治疗原则,临床上常采用热补手法或配合灸法进行治疗,以达到温经通络、补益气血、扶正祛邪的治疗目的。
热补手法的具体操作要领如下:
1.定位取穴:根据病情选择睛明、球后、攒竹、太阳等穴位,严格消毒。
2.进针手法:左手食指紧按穴位以固定,右手持针采用速刺或捻转刺入法,遵循\"先浅后深\"的原则,缓慢进针。
3.行针手法:待针下得气,患者出现酸胀感后,将针再插下1-2分,随后拇指向前捻转3-5次(重症可增至9次),此时患者可感受到明显的热胀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