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中医药调理经前便血(2 / 2)
[方药]丹皮13克,柴胡8克,炒白术10克,生山栀10克,炒乌贼骨30克,当归10克,炒白芍10克,茯苓10克,荆芥炭10克,炙甘草6克。服2剂血止,胁胀减轻,经水来潮,量少有块。原方去荆芥炭、乌贼骨、加红花10克,丹参13克。又服2剂。9月24日就诊时述经水应潮而至,经前无便血,经行胁胀消失。半年后随访,未发作,已孕二月有余。
[评析]经前便血,临床少见。本例患者属于肝经血热、气滞血瘀的体质,经前便血症状明显,这与肝郁不舒有关。肝经血热导致血络受损,使大便出现下血现象。因此,中医治疗本病例采用丹栀逍遥散加减的方剂,以达到疏肝凉血的效果。经过连续服用6剂药物,患者的病情得到明显改善,最终痊愈。
在中医理论中,肝经血热通常是由于情志不畅、肝气郁结、饮食不规律等诸多因素导致。当患者出现肝经血热时,往往伴随着肝气郁结的症状,如胸胁胀痛、乳房胀痛、月经不规律等。为了调整患者的体质,治疗肝经血热和气滞血瘀的状况,医生选用丹栀逍遥散这一方剂。
丹栀逍遥散主要由丹皮、栀子、柴胡、白芍、当归、茯苓、白术等中草药组成,具有疏肝理气、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的功效。对于肝经血热、气滞血瘀的患者,通过服用此方剂,可以有效改善肝郁症状,降低血热,促进气血循环,从而达到治疗经前便血的目的。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调整药物配方,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本例患者在连续服用6剂丹栀逍遥散加减后,经前便血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病情逐渐好转。通过中医辨证论治,患者得到了有效的治疗,最终痊愈。
总之,经前便血是一种相对少见的病症,与肝经血热、气滞血瘀密切相关。针对此类病症,中医采用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遵循医嘱,配合药物治疗,以期早日康复。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