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一言救数十万(1 / 2)
第211章一言救数十万
炮火洗地之后,就是一片哀嚎。
城中数千明军杀出去,对剩下的叛军犹如砍瓜切菜。
而刚刚打出炮弹的洪武朝明军却已经乘船徐徐逆流而上远去,目光远远地看着这些后辈明军。
眼眸中,似乎颇有些失望。
唉。
当年故元天下大乱,他们跟随太祖皇帝南征北讨,平定天下,几时能为流寇逼成这样
短短二百余年间,大明的军队就已经堕落至此,真是令人唏嘘。
便在洪武明军一顿炮火支援后便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之际,崇祯年的江西明军迅速把叛军击败,抓获了大量为首之人。
杨廷麟下令即刻展开审讯,要迅速网罗出名单,上报到南京去。
很快,到了三月中旬,远在南京城内的老朱就接到了杨廷麟的汇报,把事情经过也简单叙述了一遍。
江西的这场叛乱很简单,其实就是有内部人员通风报信,让叛国官员们串联在一起起兵,弄得声势浩大,南昌差点被攻破。
至于审讯也异常顺利,该交代的都交代了。除了曹谷以外,还牵扯出另外几个报信的“忠臣”。
大明南京皇宫乾清宫内,老朱看完了奏折,让人把在京营的蒋瓛叫来。
目前京营的组成其实就是马士英麾下三镇兵马。
历史上是四镇,但四镇最后一镇高杰部是在李自成攻破陕西之后逃到南京来的,现在还在孙传庭麾下,所以眼下只有刘泽清,黄得功与刘良佐三镇。
马士英到南京之后,朱元璋派傅友德与蒋瓛带五百人前往江北,杀刘泽清、刘良佐,差点没把仅存的黄得功给吓死。
随后傅友德接管了江北三镇,剔除老弱,把原本的四万多人精简到三万左右。
接着朱元璋令蒋瓛重新组建锦衣卫,在江北三镇的明军当中挑选精锐人手,不需要太多,两三千人就能应付现在的场面。
至于毛骧。
毛骧带了二百人去浙江帮左光先铲除叛乱了,顺便去福建威慑一下郑芝龙。
趁着蒋瓛还没过来的时候,朱云峰问老朱道:“老祖宗,这次牵连的人数恐怕非常多啊,我看左光先和杨廷麟的奏报,涉及的人数怕是得有十多万。”
“十多万”
老朱冷笑一声道:“再乘以十吧。”
“啊”
朱云峰和季赫傻眼。
一百多万
这么夸张的吗
“造反是谋逆大罪,你以为就只是包括涉案人员吗”
老朱淡淡地道:“当株连九族。”
朱云峰和季赫就沉默了。
这次造反谋逆,直接人员就多达十多万。
包括上千名后来投降的现任、致仕官员以及要处置的士人、地主。
而他们掌握着大量社会资源,手底下庄园田亩少则数千,多则数万乃至数十万,光佃户、田奴、租客,少则数百,多则成千上万。
听到老朱要对他们动手,迅速拉起一支庞大的队伍。
其中还有很多都没有叛国记载,因为亲朋好友上了死亡名单,稀里糊涂地就走上了造反之路。
他们还以为南京是被流寇占据,他们起兵是要攻打流寇来着。
结果就是人越拉越多,牵连的人也越来越多。
最无辜的就是那些庄园佃户,他们本来就被地主剥削压榨,又听从东家指示干活,被上面的人欺骗说是打流寇保家卫国,结果现在不仅得死,还得牵连妻儿。
换位思考一下,如果自己是这样的佃户,活着就已经很累了,东家说跟着他去打流寇,就减地租给赏赐,你为了家人和国家上战场,被打败了就得全家被杀,不觉得冤枉吗
因此过了片刻,朱云峰说道:“我觉得这样不太好,很多人其实比较无辜,都是被官员地主裹挟着。他们本来就是底层人,什么都不懂,认知能力也低,他们恐怕都以为自己是在帮朝廷打流寇,直接株连九族,大搞牵连的话,反正我觉得这样不对。”
“慈不掌兵、义不养财、善不为官、情不立事。”
老朱摇摇头道:“云峰,你可知道你和小季要不是遇到我,你们这辈子都不会有钱有势。”
“我当然知道。”
朱云峰自嘲一笑道:“我爸妈也是俩狠角色才能打拼出来,结果生出我这么个烂好人,一辈子不会做生意不会赚钱,要是没遇到老祖宗,我估计也是穷光蛋。”
“既然如此,而且你也跟在我身边这么多年了,怎么没学到一点好的呢”
老朱问道。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