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2章 共鸣(1 / 2)
第482章共鸣
宋春娘一听说真有机会把进士之女娶回家,一时也激动了起来。
她也不懒懒躺着了,有些紧张的问道,“真的能行”
裴元给她继续添加动力。
“张琏现在就已经是正三品的按察使了,等以后太后无力向朝廷伸手了,说不定还有机会慢慢熬着入阁。”
“到时候张芸君可是就是大学士的女儿了,你这福分,我都不敢想。”
宋春娘傻乐了一会儿,又不自信的问道,“真能行”
裴元为她出主意道,“若是直接去找张琏,肯定是没戏,你不如先从张芸君的母亲那里入手。”
“她的母亲没那么多的顾忌,若是怜惜女儿,说不定此事就能成大半。”
裴元自信也是仪表堂堂,在张家的认知中,亦是天子近臣,能够护住张芸君的周全。
与其将她留在家中,等以后老了孤苦无依,还不如嫁人做妾,享受青春年华。
而且明面上还有宋春娘背锅,将来的孩子也有正经的出身地位。
宋春娘立刻心动了,立刻就想起身,“行,我这就去问问。”
名义嘛,当然是帮裴元纳妾。
裴元打量了下她的衣服,庆幸于刚才只是食指微操,官服褶皱的并不是特别厉害。
又帮她稍微整理了下,才道,“事不宜迟。从这里到山西,书信往来也要些时间,拖久了就不好办了。”
裴元又帮着宋春娘理顺着细节,增加着此行的成算,“张琏乃是耀州人,老家远在陕西。那边的人消息不通,更不可能知道咱们这样的人物。”
“到时候我还可以冒充你去亲迎,让张芸君从老家明媒正娶的嫁出去。”
“张家想必也为这件事苦恼许久了,能有个不算狼狈的收场,也能交代过去。”
“不然的话,只要张芸君还在张家一日,就不免沦为谈资。”
“要知道张家可不止一女,另外还有四子,将来的婚配嫁娶,难道没有顾虑吗”
宋春娘瞪眼看着裴元,仔细的记着。
等到裴元说完,又让她复述了一遍,这才满意点头。
宋春娘怀揣着激动的心情,出了西厂,往张琏在京中的宅子行去。
她之前就时常和张家往来,因为她女子的身份,倒也没引起太大的戒心。
何况张老夫人见自家女儿和这个锦衣卫女官关系不错,每次宋春娘离开时,还殷殷叮嘱,要她时常过来做客。
张琏去山西上任后,张家顾忌寿宁侯的权势,平日里一直都关着正门,就算有采买也是从侧门或者后院出入。
宋春娘熟门熟路的拍开后院的门。
守门的仆役见是她,都赶紧欢喜的打开门来。
这里面的欣喜,除了欣慰能有人来陪伴遭遇不幸的张芸君,还因为宋春娘曾得意炫耀过她西厂掌刑千户的身份。
对于遭受奇耻大辱的张家人来说,可太需要这份安全感了。
宋春娘这次溜溜达达的进了张家,却没有像往常那样去找张芸君,而是罕见的要求见张琏的夫人。
张夫人听到仆人说宋春娘要见她,连忙让人将她请了过来。
宋春娘一见到张夫人,便笑道,“恭喜老夫人了”
张夫人听了有些诧异,“宋总旗何处此言喜从何来”
宋春娘便将裴元那些话转述了一番。
等到听说上次见过的那个帅气千户想要纳自己女儿为妾,张夫人心中的情感无疑是复杂的。
她也是出自书香门第,自然明白给人做妾,不是什么正路数。
但是宋春娘所说的话,却又处处戳中了她的顾虑。
任是他们夫妻再怎么疼爱,将张芸君养在膝前,可他们总有会老的时候。
就算几个兄弟不说什么,娶的媳妇也都贤惠,可再往后呢总不能让那些侄儿侄孙辈的为她养老送终吧。
何况人生一世,若是少了夫妻画眉、养儿育女的乐趣,又与枯枝槁木有什么不同呢
他们夫妻倒是也想把女儿风风光光的嫁出去,可是经历了那样的事情,想要找一个良人又谈何容易
正如宋春娘所说的,门第差的惹不起寿宁侯,惹得起寿宁侯的又不愿意让这等名声被污的女子过门,以至于成为笑柄。
那裴元虽说是纳妾,但是却可以用娶妻的礼节,从张家风风光光的将张芸君迎接走。
张芸君名义上,也是给这个“宋铁”做妻子的。
这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还远超了张夫人的预期。
见张夫人还在犹豫,宋春娘又劝道,“连堂堂内阁首辅家的嫡女都能给人做妾,老夫人有什么好犹豫的,何况。”
宋春娘说到这里忍不住笑道,“何况,名义上还是嫁给我做正妻的。”
张夫人听到这里越发有些心动了,只是这件事不是她能决定的,只能勉强笑着岔开话题道,“朝廷也是荒唐,怎么能让你一个女人出来做官”
宋春娘不以为然道,“这有什么。”
说着很显摆的展示自己胸前的熊罴补子,“如今我在西厂担任掌刑千户,以后说不定还有步步高升的机会。朝廷的档案上是宋铁的名字,到时候也少不了一份诰命。我总不能既当官,又领诰命吧。”
“反正我留着无用,不如便宜芸君了。”
张夫人顿时感动起来,“这怎么好意思”
宋春娘眼珠动着没吭声,以后就算张芸君拿了诰命,人家也是实至名归的。
随后张夫人终于忍不住说道,“我这就去给她父亲写信,问问他的意思。”
搞定了张夫人这里,宋春娘很快告辞,去张芸君院中与她分享这个好消息。
裴元在离开了西厂之后,没有再回智化寺。
那些举人如今正暂留在智化寺中,在他们清醒过来做出决定之前,裴元暂时不打算和他们见面了。
再这么每天称兄道弟的,要是哪天陈心坚忽然给自己捧个人头过来,那得多感伤。
裴千户的心也是肉长的。
一连几天,裴元都没去智化寺处理公务,而是在家中悠闲度过的。
当然,大部分公务没办理,一些重要的情报还是如实传了过来的。
比如说礼部的消息。
礼部侍郎毛纪在拿到了裴元的那些批语后,十分不淡定的帮着划掉了许多。
毕竟裴元那评语就是往“心术不正”的方向判定的,一旦当真这么定义,基本上那些官员的仕途就毁掉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