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四五七、讯问(1 / 2)

加入书签

按照韦恩对刺杀案件的刻板印象,正常来讲,这类案子大多都是两种走向:

一种情况是当行动完成之后、有时候甚至是在刺杀正式发起之前,幕后真凶和帮凶们就已经开始了有序撤离,事后估计想追,往往都已经追不上了,

另外一种情况则是幕后真凶和帮凶们的手上没准看起来干净得很,哪怕过个一年半载,他们可能还像个没事人一样,在本地继续转悠。

前者和后者大概分别对应了“过江龙”和“地头蛇”,不过也不绝对,很多时候其实都是“混搭”的,

但不管怎么说,这种案子基本上都急不来,就连现场被抓住的凶手本人,或许都不是重点。

凶手被领上来以后,样子看起来倒是个颇为体面的文明人,

名字叫做卡尔,四十来岁,脸上还带着已经符合现代造型的眼镜,感觉还有点文质彬彬,体格粗看起来已经发福,实际上却挺有肌肉。

从履历上看,这家伙曾经在美利加的陆军中服过役,还考取了会计执照,有点半条腿已经迈入小中产阶层的味道,

不过他目前的职业只能算是普通的文员,五年换了六个工作,实际收入在“体面人”序列里或许并不能算是高的。

这年头眼镜虽然已经初步普及,但平均价格还在“轻奢”的档位,而且美利加人对这玩意的接受程度其实一般,

就算有些人对它有刚需,实际上更多的也还是倾向于所谓的“单片眼镜”或者“无腿眼镜”,只在用的时候戴,平时能摘就摘。

对比这家伙的履历和形象,就有一种“刻意显得人畜无害”的感觉。

“我们已经反复讯问过他好几次了,作案经过和具体细节都没有问题,他本人也已经认罪。我觉得这个案件似乎并没有再次重新核查的必要。”

威廉警长的手上也有他们自己的卷宗,这话说出来之后,就连旁边的几个警员也都微微点头表示了认可。

韦恩对这种情况还算理解,毕竟他们此时公开的身份,是“城市警察委员会”派来的特别调查员,

在通俗的认知里,这种调查一般就是来给本地警方找茬的,人家配合归配合,但有点情绪或者嫌自己这帮人多余也正常。

不过一码归一码,对于正常警员可以理解,要是让坏人浑水摸鱼了就坏菜,

韦恩有着颇为丰富的扯皮经验,“我们也是例行公事,请配合我们的工作。”

接着就把本地的警员们都给礼貌地请了出去。

案件发生之后,大教堂抓住凶手以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确认对方是否是“堕落者”,以及是否受到了非凡力量的影响,

判断二者皆非以后,这家伙才被送到了警察局,作为世俗的案件进行处理。

韦恩之前还特意询问过汤姆·哈根,这其中的流程是否存在问题,毕竟韦恩在过来以前,还以为凶手会被关押在类似乔治伯格“旧警察局”那样的地方,

汤姆·哈根给出的答案还挺现实,当年清教徒们就是因为反对温莎国教才被驱逐的,他们既反对王权对宗教影响过深,又反对宗教对世俗干预过广,到了新大陆这边之后,随后发展起来的圣灵教会,自然也就有了更多的自我约束。

理论上教会不应该过多干涉与信仰和非凡力量无关的事务,而里士满作为福吉尼亚的首府,各方力量汇聚,做起事情来,自然也就会显得更“各司其职”,

但反过来讲,或许也是因为整件事过于符合流程了,柯里昂主教和汤姆·哈根他们才会笃定这件事情的背后另有隐情,大教堂目前的做法看起来就像是已经把手按在了台面上,决定等菜被端上来之后再考虑要不要掀桌子。

然后辛苦的就是韦恩这样的“试菜员”了。

真实的询问做起来,难免会显得有点枯燥无味,尤其是在面对已经认罪摆烂的凶手的时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武侠修真相关阅读: 我绑定了灭世魔女 旧日盗墓笔记 从遮天开始盗天机 永光纪 仙道少年行 穿成龙崽,被疯批宗门捡到宠上天 都成魔尊了,你才说我爹是仙帝? 巡山校尉 农业狂魔 作为兔子精,追到大圣很合理吧 我不是文豪 骑士与魔杖 一秒一个技能点,我把火球变禁咒 武动之真正的武祖 从电影抽取技能 深情不问出处,北极熊的爱你记住 科研从博士生开始 逼我剜骨断亲,又哭着求我回来? 皇修 燧源 斗破之魂族妖女 日夜游神 从寻宝提示开始成神 大玄第一侯 大帝世家穷养我?可我悟性逆天啊 巫师,我有一个游戏面板 大明:家兄朱元璋,我建国美利坚 巫师的人生模拟器 重生相遇,我被天仙倒追 让你当宗主,你只收主角? 命仙 重生1983我赶山打猎发家致富 同时穿越万界,成神全靠我自己! 献祭成神 木叶:天生邪恶的宇智波 汉末之乱臣贼子 荒野大镖客:我有放生进度条 全民深渊:我技能无限强化 世子稳重点 一人之下:开局蛙崽送我绝缘之爪 大明:父慈子孝,卖父求荣 超神学院:开局曝光赛博天庭文明 斗罗:一人归来,番天印砸死唐三 直播:美女领导成媳妇!火爆全网 玩家们的NPC大爹 人在斗罗:祭天系统,献祭唐三 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废土开发日记 修仙弃徒,回乡种田唱歌 财富自由从毕业开始 圣拳! 穿越两个时代的医生 圣女来时不纳粮 我GSD,一剑爆星 我以力服仙 冥狱大帝 重生07:从小学生开始加点 我的谍战日记 华娱:从找前女友们化缘开始 食飨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