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语:完本感言(1 / 2)
结语:完本感言
当我写下“全文完”几个字的时候,终于是长出了一口气。
或许这本书写的不是很好,或许,它不能满足所有人的喜爱,但至少,我从一而终,将它完结了。
每次完结一本书,都会让我有一种释怀的感觉,这是实话。就好像一份压力彻底消散了似的。但同时,又会涌现出更多的不舍,就会不由自主的开始怀念起,写书过程之中的点点滴滴。大概,这就是所有创作者都会不得不经历的一环吧。
亦或者,只是我单纯的上年纪了,开始感春伤秋了而已。
虽然期间发生了许多事,尤其是对我的家庭情况有所了解的读者朋友应该知道,我有一个非常不幸的家庭,不幸到数次差点把我逼到自杀的境地。但万幸,在这个时候拯救了我的,就是小说。
严格来说,是创作,不光是小说,绘画,在游戏里养成角色,或者是用rpgaker自己去制作游戏,我热爱创作这件事本身。
大概,人就是这样,总会在别人身上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吧就是因为自己这辈子没有指望了,所以才会渴求从其他人身上获得补偿,这也是为什么有那么多父母会强迫孩子必须按照他们预想的未来走。
不过,我想说,不管是多大的压力,我终于是顶住了,完本了。
诸葛亮在写出师表的时候,总是提到这么一句“临表涕零,不知所言”,我虽然没有哭,但确实激动的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
这本书要完本,需要感谢很多人,不管是在我最需要支持的时候,予以我签约的责编,还是我每次精神崩盘的时候,愿意留下书评的读者,亦或者是,总会帮我修正错字,错段的好朋友们,还有,每一个阅读这本书的人。
虽然我这辈子,大概率就会这么悲剧下去了,但只要我还活着,我就一定会继续创造新的作品给你们。因为……我是真的很喜欢创作啊。
顺便一提,如果可能,我希望看到这里的大家,能渐渐养成一个习惯,就是不要养书养的太久,毕竟,写作是一个非常孤独,非常孤独的过程。尤其是我这样藉藉无名的小作者。大家写作不外乎想要两样东西,要么是钱,要么是反馈,或者说,交流。
所以,希望大家以后在遇到心仪的书的时候,不要光是加个收藏,也可以隔一段时间,就看一下的。哪怕没有什么意义,也可以去留下一两句评论,这些都会成为创作者内心的一盏明灯。
这大概,就是为什么有那么多书都被“养死了”的原因吧。作者既不能赚钱,看一眼数据,追读也就只有那么几个人,是真的很容易内心崩盘的。
我想引用,《黄昏天使》的制作人,板叶的一句话:“这个世界还有许多的创作者,无论日本中国还是这之外其他的地方,他们不求人气,不计较成功与失败,一直追求和自己喜欢的事物,请用你们的力量多多发掘他们吧。世界一定会因此变得更加有趣的。”
完本了,就来稍微聊聊这本书吧。
首先就是,为什么主角要选普通人,而不是穿越者。
如果了解我的朋友应该知道,我一直是坚持不写穿越者主角的。实话实说,我不喜欢穿越者主角,因为,这涉及到一个二元问题:如果主角是穿越者,那他必定知道剧情,那么他到底该不该改变原作走向呢
不改,那你知不知道剧情又有什么区别
改,那既然你都把剧情改的面目全非了,知不知道剧情又有什么区别
当年有大把大把这样的同人,主角是穿越者,但天天都是“为了不破坏我所知道的剧情,我不去改变原作剧情”,要么,就是“我明明做出了一大堆破坏了原作的事情,但因为【剧情强制力】还是会按照预定剧情发展。”
我个人喜欢把同人小说分成两大类:创造类和破坏类。
破坏类就是我上面提到的这种例子,它们的爽,主要是体现在“你作为读者,对原作剧情知根知底,我来破坏你所知的那些东西,来获得愉快”。打个比方,就好像你知道有一家博物馆,有许多藏品,他们py了这个博物馆,然后当着你的面,举起锤子打了个稀巴烂。
这就有点类似我小时候的一个经典小游戏:桌面破坏者。它会生成一个虚拟桌面,然后让你用各种手段疯狂破坏你的桌面。
而创造类,则会在尽可能不破坏原作的情况下,展现出新的东西。还是刚刚的例子,创造类的小说,就好像你知道这里有一座博物馆,我py了这个博物馆,然后重新装潢装修,改变布局,添加藏品。
当然,我也知道,这样远不如直接砸碎它来的爽。
但,我就是很想让大家看看,那些曾经惊艳到我的作品,它们到底有多优秀。我想分享给大家,我在玩这些游戏,看这些动画,感受这些作品的时候,内心有多大的震撼。
有一点小遗憾的事,那就是芙兰的设定没有什么合适的机会去讲了。索性,就写在这里吧。
如果了解persona系列的设定的话,就会知道,里面天鹅绒房间的人,名字都取自一本书《弗兰肯斯坦——现代普罗米修斯的故事》,这本书成书于两百年前,玛丽雪莱用她远超时代的敏锐,书写了一个又虚幻又非常真实的幻想故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