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第18章 风水故事,古井清泉(2 / 2)
郭先生微微叹了口气,指着村子东边的方向说:“你们看,那边最近是不是在修建一条公路?施工时动用了大量的机械,开山破土,这就惊扰了龙脉。龙脉之气一旦受损,这作为龙脉水源的古井自然也就受到了影响。”
众人顺着郭先生手指的方向望去,这才恍然大悟。确实,最近村子东边在修建一条公路,施工的动静不小,大型挖掘机、装载机等机械轰鸣作响,尘土飞扬。开山时的爆破声震耳欲聋,仿佛要将整个大地都震碎。只是大家都没有将其与古井干涸和村子的运势联系起来。
郭先生接着说道:“要想恢复村子的运势,首先要封填这口古井,防止邪气侵入。这干涸的古井就如同一个敞开的伤口,若不及时处理,邪气便会乘虚而入,让村子的情况变得更加糟糕。”
村民们虽然对风水之说半信半疑,但此时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按照郭先生的建议去做。他们找来了泥土、石块和木材,小心翼翼地将古井封填起来。在封填的过程中,大家的心情都十分沉重,仿佛在与一位陪伴了多年的老友告别。年长的村民们眼中闪烁着泪光,他们回忆起过去在古井边度过的美好时光,心中满是不舍。年轻的小伙子们则默默地搬运着材料,他们的脸上写满了无奈与迷茫。孩子们也不再嬉笑打闹,他们似乎感受到了大人们的悲伤,静静地站在一旁,看着大人们忙碌的身影。
封填完古井后,郭先生又开始在村子周围进行仔细的勘测。他手持罗盘,沿着村子的边界,一步一步地走着,眼睛紧紧地盯着罗盘上的指针,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他时而停下来,在地上做一些标记;时而又爬上附近的山坡,从高处俯瞰整个村子的地形。一连几天,他都在村子里忙碌着,不辞辛劳。村民们看到郭先生如此认真负责,心中对他的信任又增添了几分。
经过几天的努力,郭先生终于找到了一处合适的位置。他对村民们说:“就在这里重新打井,这里乃是龙脉生气汇聚之地。打井时一定要遵循特定的方位和深度,以接通龙脉生气。方位需朝向东南,这是紫气东来的方向,象征着吉祥与生机;深度则要达到三十六丈,此乃天罡之数,能够更好地与龙脉之气相呼应。”
村民们立刻行动起来,他们请来了村里最有经验的打井师傅,按照郭先生所说的方位和深度开始打井。打井的过程并不轻松,地下的岩石坚硬无比,每往下挖一寸都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打井师傅们轮流作业,他们手持风镐,一下一下地敲击着岩石。风镐的轰鸣声在村子里回荡,扬起的灰尘弥漫在空气中。尽管条件艰苦,但大家都没有丝毫退缩,他们心中充满了希望,坚信只要按照郭先生的方法去做,就一定能够让村子恢复往日的生机。
在打井的同时,郭先生还吩咐村民们在新井周边种植一圈翠竹。他解释道:“翠竹象征着生机与活力,其挺拔向上的姿态能够助力龙脉气脉的恢复。而且竹子四季常青,能够为村子带来源源不断的生气。竹子还有辟邪的寓意,能够守护村子免受邪气侵扰。”
村民们纷纷响应,他们从山上挖来了翠竹幼苗,小心翼翼地栽种在新井周围。每天,大家都会细心地给翠竹浇水、施肥,期待着它们能够茁壮成长。孩子们也主动参与到其中,他们提着小水桶,欢快地奔跑在新井与翠竹之间,为这片土地增添了许多生机。在大家的悉心照料下,翠竹幼苗逐渐扎根,长出了嫩绿的新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向村民们诉说着希望。
经过一段时间的艰苦努力,新井终于打成了。当第一桶清澈的泉水被打上来时,村民们欢呼雀跃,激动的泪水在眼眶中打转。那泉水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晶莹的光芒,仿佛是希望的曙光。大家纷纷围拢过来,用手捧起泉水,感受着那清凉的触感。泉水甘甜可口,滋润着大家的心田,仿佛所有的疲惫和烦恼都在这一刻烟消云散。
随着新井涌出清泉,村子里的情况也逐渐发生了变化。农田里的庄稼在泉水的灌溉下,重新焕发出了生机,嫩绿的麦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向村民们诉说着丰收的喜悦。村民们看着茁壮成长的庄稼,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们知道,今年又将是一个丰收年。村里的牲畜也恢复了往日的活力,欢快地奔跑在田野间,发出阵阵欢快的叫声。邻里之间的关系也变得融洽起来,大家又像以前一样,互帮互助,共同劳作。村子里再次充满了欢声笑语,那股压抑的气息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
村子的运势逐渐回升,一切都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村民们对郭先生感激不已,认为他是村子的大恩人。他们为郭先生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宴会,表达他们的感激之情。宴会上,村民们纷纷向郭先生敬酒,郭先生微笑着一一接受。他看着充满生机的村子和幸福的村民,心中也感到无比欣慰。
而那口新井和周围的翠竹,也成为了村子里一道独特的风景,见证着村子的兴衰变迁。新井的清泉日夜流淌,仿佛在诉说着生命的不息与希望的永恒。翠竹在微风中沙沙作响,仿佛在为村子奏响一首和谐的乐章。每当有外人来到村子里,村民们都会自豪地讲述古井清泉的故事,让这份关于风水与生活的智慧得以传承下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