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章 决意起事(1 / 2)
第457章决意起事
沙俄军入侵东边道受挫,伤亡惨重,不得已退回盖平、辽阳休整。
而其他地方的沙俄军,也遭受到了各地民团、义军的攻击。
刘振棠在呼兰起义领导的义胜军,孙本荣领导的义效军,巴彦义军“占北”,桦树甸子民团首领韩登举等等。
北起黑龙江,南到辽东半岛,广大抗俄义军转战深山密林和交通要道,到处打击敌人。
这些义军喊着,“与俄贼决一死战,复我国土,拯我人民。”“扫尽根除,用示国威,而张天讨。”等口号,誓与沙俄军决战到底。
在东边道军民和各路义军的攻击下,沙俄军也是损失惨重,不敢再轻举妄动。
只能通过对增祺、长顺施压,迫使清廷出面镇压义军。
正好这时候,《奉天交地暂且章程》传出,中外惊诧,舆论大哗。
清廷迫于压力,将增祺免职,命清锐署理奉天将军。
然而没过几天,在沙俄的要求和胁迫下,清廷又下旨命增祺留任奉天将军。
但有关奉天交涉事宜,全权交给杨儒处理,增祺不得插手。
冬月,清廷派出使臣杨儒,与俄谈判交收东三省问题。
同时,英国《泰晤士报》披露了章程的内容,引起列强的激烈反对,纷纷向清政府质问。
腊月初,清廷向中外宣布,《奉天交地暂且章程》无效。
沙俄害怕英、日等列强出面干涉,于是采取以退为进的手段,谋取更大的利益。
沙俄方通知清政府,同意章程作废,转为谈判订立新条约。
俄方谈判代表拉姆斯道夫向杨儒提出关于交收东三省条约草案十二条。
十二条内容传出后,英、日、美、德等国,出于利害关系,纷纷照会清政府,阻止清廷在条约上签字,反对沙俄独占东北。
同时,以湖广总督张之洞、两江总督刘坤一为代表的多数督抚和清廷驻外使节,也极力反对签约。
上海各界痛斥沙俄,香港、澳门,以及新加坡、檀香山等地海外华侨,也纷纷致电清政府,强烈要求拒绝该条约。
由于国内上下力主拒签俄约,清政府慑于舆论,同时也怕单独同沙俄签订合约,会影响“回銮”,以及其他国家“效尤”,故拒绝与沙俄单独签订条约。
在清廷与沙俄谈判的这段时间里,东边道军民上下一心,全力布防,又击溃了入侵兴京和岫岩的沙俄军队。
使沙俄军队无法进犯东边道地区,保护了东边道百姓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沙俄军接连遭受重创,损失惨重,不敢再轻举妄动。
然而东边道一地之胜利,并不能影响大局。
朝廷更是下了严令,禁止东边道军民再与沙俄开战,以免影响谈判,东边道一应官员如有违反,严惩不怠。
张锡銮与曲绍扬等人迫于朝廷压力,只得被动防守,不能主动收复被沙俄攻占的城市。
不得已,曲绍扬只能暗中支持抗俄义军。
此时二月红所部已经投在曲绍扬麾下,编入定边军、民团保安大队等。
其他活动于东边道周边的义军之中,有几支义军实力比较强。
以刘永和为首的忠义军,以王和达、董老道为首的抗俄义军,还有以杨玉麟为首的镇东军。
辛丑年正月,三支义军在海龙府会面,决定联合起来抗俄,统称忠义军。
统合在一起的忠义军共有两万多人,分成四十个营,仍采用原忠义军的清军编制。
刘永和为总统,统帅全军。刘秉和辅佐,称帮统。
王和达、董老道、杨玉麟、李贵春等人称统领,分统数营。下设营官、帮带、哨官等职务。此外,还有总巡,稽查等名目。
忠义军纪律严明,具有丰富的战斗经验,背后又有曲绍扬给提供各类装备、粮草军需,战斗力非常强。
忠义军组成后,基本上形成了以海龙、通化为主要地区的抗俄中心。
这里山高林密幅员辽阔、江河沟汊交错,便于忠义军藏身。
再加上有曲绍扬在背后全力支持,兵员充分、武器精良、粮饷充足,可以说是兵强马壮、士气正旺。
忠义军善于利用周围地形,采取声东击西、迂回包围、据险设伏、避实击虚的灵活战术。
白天众人埋伏休息,只等云阴月黑之时劫营。
沙俄军不熟悉地形地势,忠义军也不跟沙俄军正面交锋力战,只埋伏在暗处偷袭。
沙俄军被忠义军耍的团团转,损失惨重。
因此也导致了沙俄关东高官官阿列克谢耶夫非常不满,斥责增祺、长顺指挥无能,镇压不力。
为了打到打垮忠义军的目的,增祺等人决定采用剿抚兼施的策略。
海龙厅总管依凌阿,向增祺建议,对反清严重威胁其统治的王和达、李贵春等人,坚决镇压。
对于抗俄不反清的刘永和、杨玉麟等人,采取招抚伎俩。
于是增祺一面派人策划招抚刘永和,一面写信给长顺,让他利用过去的统属关系将杨玉麟调回。
刘永和在策反官员以及他身边动摇分子的诱骗下,背着忠义军将士,于辛丑年三月派人与增祺谈判受抚条件。
然而此事被沙俄驻奉总管得知,杀了刘永和的谈判代表,谈判破裂。
同时,侵驻奉天的柴尔皮茨基、侵驻吉林的高里巴尔斯分兵三路向通化、海龙进犯,围剿忠义军。
不想,忠义军凭借地形地势,与沙俄军展开斗争四十余天。
杀死俄军无数,缴获诸多军械粮饷,最终沙俄的围剿以失败而告终,不得已只能撤回奉天和吉林城。
四月,清廷以“纵容义和团仇教”的罪名,将奉天副都统晋昌、巴彦苏苏统领鄂英等人发配极边充当苦差。
同时,辽阳等地发布告示,严禁义和团,要求旗民乡保、练长认真严查缉捕。
到七月,奕劻、李鸿章奉西太后之命,与十一国签订《辛丑各国合约》十二款。
八月,清廷宣布惩处义和团运动中相关的官员。
这其中不仅包括奉天副都统晋昌、黑龙江副都统凤翔,还有京城和地方大小官员共一百四十多人。
其中不乏王亲贵胄,督抚高官。
这些官员中,有的被赐自尽,有的判斩立决、斩监候,已经身亡的官员,死后戴罪,追夺原官。
沙俄方面还要追究东边道官员之责,尤其是率众抗击沙俄军入侵,导致沙俄军方损失惨重的曲绍扬、陈允瀚等人。
然而,曲绍扬、陈允瀚并未参与前期的义和团运动,后期也只是奉命防御抗敌。
等朝廷旨意下来后,立刻停止了行动,并未有出格举动,这怎么追究责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