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怎么才能打进长安?(1 / 2)
第316章怎么才能打进长安
一场大胜。
让洛阳被封锁的局面得以缓解。
就目前来说,战争一直限制在可控范围内,没有对百姓造成太大的困扰。
李承乾跟李世民双方都有所节制。
毕竟不管是谁赢了,这些百姓都还是自己的百姓。
洛阳宫城内。
得到消息的李承乾,正在跟太子妃苏玉儿一同晚膳。
自从苏玉儿抵达洛阳后,后宫这块,李承乾就基本上没管过了。
“恭喜殿下。”
苏玉儿笑着说道。
李承乾回道:“仅仅只是个开始,倒也不必太过高兴。”
“李靖没这么简单对付,父皇也没有。”
对手可是千古一帝,再怎么小心都不为过。
不是说火炮在手,就一定能横推的。
李承乾也想带着这一百二十门火炮,直取长安,自玄武门进。
然而实际情况来说,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首先是弹药供应方面。
即便是一直在全力生产,火弹的数目不足三千发。
且这些火炮的承载也是个问题。
在锻造技术上,总是有些缺陷的,也不可能说一下子跳过大发展。
之所以要造一百二十门火炮,是因为以如今的技术,一门火炮的寿命,也就是在二十发左右。
这里面涉及到气密的问题。
二十发火炮后,就会很容易出现火炮炸膛的风险。
再说路程。
洛阳至长安,快马加鞭,也就一天一夜的功夫。
这是在道路畅通的情况下。
行军就完全不同了。
洛阳西进,须经五重关卡。
第一关虎牢,第二关函谷,第三关潼关,第四关蒲津,第五关武关。
虎牢控嵩山北麓,扼守中原西进之咽喉。
但真正的天险,是函谷关东端的崤函古道。
此处道路狭窄,两侧悬崖如刀削,最窄处仅容单车通行。
函谷关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称,当年孟尝君夜闯函谷关,正是此处。
如果李承乾带着大军,强行推进长安。
那么这路上的五道关卡,就是真正的拦路虎。
且就算是破五关斩六将,最后抵达了长安城。
怎么轰开长安,也是个问题。
长安的外城墙,可不是火炮随便就能轰踏的。
单单纵深,就有十多米厚。
哪怕是三千发火炮全部打过去,都不见得能够轰塌下去。
轰城门可以。
然而李世民那边,必然是有了足够的准备,当初李承乾攻打辽东城的时候,就是轰碎城门。
这个事情,李世民不可能不防。
而如果短时间内,不能攻下长安。
那最后等待李承乾的,只能是一败涂地。
所以李承乾不可能孤注一掷,强攻长安。
以洛阳为根基,辽东为后援,步步为营,逐渐发育,才是最为稳妥的方法。
这便是高筑墙。
在搞军备经济这块,李承乾自然是更有信心。
大多数百姓都奔着洛阳来讨生活,因为他们看到,在洛阳才能赚到钱,才能过上好日子。
这也意味着大量的人口。
没有人,能成什么事。
这便是广积粮。
那为什么不直接称帝呢。
反正都已经起兵造反了,干嘛还要去跟李世民争名声。
因为李承乾不称帝,那他就是太子。
哪怕是已经被废了,在天下百姓,世家贵族,读书人的心里,他还是太子。
很多人看来,这就是场父子战争,而非改朝换代的战争,战争的程度,会被限制在一个范围内。
最主要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局势只会对李承乾越来越有力。
因为大唐总是需要未来的继承人。
李世民再厉害,总会老去。
这个新生的王朝,需要新的继承者。
面对皇帝这么大的优势,还能维持不败的太子,难道不是这个王朝最优秀的继承人吗。
时间一长,大家的心思都会发生变化。
况且随着洛阳的经济发展越来越好,人们也会逐渐意识到,如果让太子继承大唐,是否会让大唐迈向更好的未来。
这就是缓称王。
倘若李承乾强攻长安,那才是脑子进了水,把大好的局面全都败坏。
须知李世民即便是整二十万大军,都不可能说短时间内,就能把东都洛阳拿下来。
加上火炮驻守。
莫说二十万,就是五十万,一百万大军,那都白搭。
——
长安,太极殿。
李世民高踞龙椅。
下首坐着长孙无忌、房玄龄、褚遂良,魏征四人。
“陛下。”
长孙无忌微微拱手:“霹雳火既成,当下之急,便是谋议如何用之对抗太子,以挽今日之局。”
李世民微微颔首,目光投向房玄龄,问道:“房卿向来足智多谋,又深通兵法,依汝之见,这霹雳火当如何部署”
房玄龄沉吟片刻说道:“陛下,霹雳火威力绝伦,堪为震慑敌军之要害利器。太子拥兵自重,凭火炮之利屡战屡胜,士气正盛。我军若善用霹雳火,必能挫其锋芒。”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