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1章 玄门至尊,道教祖庭(2 / 2)
这个由三教符印演化的真文逐渐清晰,每一笔划都蕴含着开天辟地的道韵。
三道虚影在空中纠缠融合,最终化作一卷遮天蔽日的混元道图。
待道图散去,虚空中只余一枚光华内敛的符印。
太极道人——此刻当尊称为\"太极无量天尊\"——伸手接住那道融合三教本源的符印。
其指尖轻抚之处,符印上\"人阐截\"三字如春雪遇朝阳,渐渐消融。
三清道韵在其上流转碰撞,最终凝成一个古朴恢弘的\"道\"字。
此字一出,三十三天震动!紫气东来三万里,天花乱坠,地涌金莲。
九天玄女撒下璎珞,四海龙王献上明珠。
天道有感,降下无边祥瑞:昆仑山每一株草木都化作玉质,山涧流水尽数变为琼浆。
玄都大法师道心剧震,这位素来清静无为的太清首徒,此刻竟显出前所未有的庄重。
只见其双手平举齐眉,太极道袍无风自动,足下先天八卦阵图骤然亮起。
这位人教首徒以五体投地之姿轰然拜倒,额头触及三清玄极殿的玄玉地面时,发出清越的玉磬之音:
\"道教太清一脉玄都,参见教主!\"
拜下的瞬间,其天灵处突然冲出一道贯穿三十三天的紫气。
这紫气不同寻常,内蕴八景宫千万年积累的丹道气运,更有人教的气运本源。
紫气如龙腾空,主动与殿首那枚\"道\"字真符相融,虚空中顿时浮现八景宫虚影,宫门大开,可见丹房内《道德经》竹简无风自动,每一个文字都化作金篆飞入紫气。
广成子望着那枚融合三教的道符,手中玉清拂尘的银丝根根颤动。
这位向来持重的阐教首仙,此刻眼中闪过封神旧事、昆仑雪影,最终定格在元始天尊隔空投来的玉清仙光上。
其深吸一口气,整了整略有凌乱的玉清如意冠,终是缓缓屈膝。
\"道教玉清一脉广成子,参见教主。\"
就在其膝盖触及地面的刹那,昆仑山巅的玉虚宫突然钟鼓自鸣。
一道纯粹到极致的玉清仙光破空而来,在其头顶结成三重庆云华盖。
最上层庆云中沉浮着三宝玉如意虚影,中层显化玉虚宫灯,下层则凝成元始天尊亲书的\"阐\"字道纹——此刻这个\"阐\"字正在金光中逐渐化入新生的\"道\"符之中。
金灵珠冠垂旒,郑重稽首时,冠上垂下的十二串玉珠叮咚作响:\"上清一脉金灵,恭贺道教立教,见过道主。”
三位首徒的拜服,象征着三教气运真正开始交融。
\"诸位免礼。\"
太极无量天尊声音平和,却蕴含无上威严。
只见其手中混元一气清净拂尘轻扬,众人已至三清大殿之外。
那拂尘白玉为柄,三千尘丝皆由混沌气凝结,每一根都映照着不同世界的生灭。
只见拂尘轻扬,昆仑山巅升起七十二座白玉楼阁,
七十二座白玉楼阁如星斗列阵,拱卫着三清殿拔地而起。
每座楼阁皆以昆仑寒玉雕琢而成,檐角飞翘如鹤翼,垂挂的玄玉风铃上刻满《黄庭》《道德》真言,随风轻响时荡起道韵涟漪。
阁身通体无瑕,却在日光下折射出三色清辉——玉清的月白、上清的青碧、太清的紫霞,正是三脉本源显化。
廊柱盘绕着先天阴阳鱼纹,窗棂镂空处可见星河运转之象。
最奇的是每座阁顶皆悬浮着一枚混沌气凝结的宝珠,珠内隐约有开天辟地的光影流转。
这些楼阁看似分立,实则地基相连,暗合\"三脉同源\"之真意。
天尊拂尘再挥,三清宫前现出一方九丈高的玄黄石碑。
碑上\"玄元万法道教祖庭\"七个鎏金道纹,每一笔都蕴含混元道韵。
碑成之时,地脉龙气化作九条玉龙盘绕碑身,口吐先天灵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