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0章 劣币驱逐良币的考题(1 / 2)
一时之间。
议事大殿之中,落针可闻。
不知何时,原本已经失去了耐心的朱允熥竟是坐直了身体,沉默着扫视殿中的六部堂首。
「治理一个国家,经济学……看似不重要,实际上却比什么都重要,有时候,甚至要比真刀真枪都更加重要,现在这个年代,还是缺乏了这种意识。」
「就算是这殿中一个个饱学之士,也没一个中用。」
朱允熥眼神里的失望,不是他在摆什么花架子,也不是他为了打压恐吓这些人的惺惺作态。
而是实打实的。
铸造新币,看起来的确是一种新气象、也是一种彰显他这个天子的威势的手段,可这只是最浅显的意义。
他又若有所思地沉默了几个呼吸的时间。
最终,深吸了一口气,嘴里吐出了几个字:“劣币驱逐良币。”这就是他不发行新币的原因。
所谓的劣币驱逐良币。
指的是,当一个国家同时流通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法定比价不变的货币时,实际价值高的货币或银子(良币)必然要被熔化、收藏或输出而退出流通领域。
用通俗一点的解释来说。
譬如,朱允熥如果真的采纳了他们的建议,设计铸造一种纯度更高、质量更好的货币发行出去,那么,大明皇朝的市面上将会存在「洪武通宝」和「开乾通宝」两种货币。
由于「洪武通宝」是刚开国时候铸造的,质量差,成色不一,便是所谓的「劣币」。
而「开乾通宝」,则是「良币」。
以一个正常人的心理来说,我当然是要把好东西留在手上,把不好的东西赶紧花出去。
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之下,「开乾通宝」将会从一种货币,成为奇货可居、躺在人们口袋里的死物,无论这新币是用铜铸造还是用银铸造,朝廷这边发出去多少,就会有多少新币被人收藏、躺在仓库里吃灰。
「良币」就这样被「劣币」驱逐出市场了。
大明皇朝本就缺少银矿、铜矿。
这样一来。
原本紧缺的缺口,便更加雪上加霜。
这种事情,除非是从小日子或者其他地方,搞到了足够支撑大明市场的优质矿产。
才好去考虑。
在朱允熥的计划里,想要让大明皇朝日后维持住一个稳定的经济体系,就一定要从他这里把基础打好,后世的经济体系才不会那么容易就崩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