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5章 海外分封(1 / 2)
第1045章海外分封
朱慎锥哈哈大笑,摇头说当然不是这样。
他对宗室制度的调整自然是避免宗室可能产生的危害,自己和当年的朱棣一样,朱棣是怎么上位的,他也是怎么上位的,既然朱棣登基为帝后大大限制了藩王的权限以保证宗室对皇权不再造成威胁,而朱慎锥怎么可能不想到这点呢
所以朱慎锥对宗室制度进行了调整,还重新设置了宗人府以管理宗室,转实封为虚封,尤其是不再把后续宗室封到地方,避免和以前那样宗室养在地方进行土地兼并,激化社会矛盾。
此外,之前的宗室政策虽然能避免宗室对皇权造成威胁,可同样也使得大明宗室彻底给养废了。大明两百多年下来,全大明的宗室人数可是不少,可这么多宗室中真正有出息的有几人
原本的历史同样如此,在大明最终覆灭的时候,大明宗室中居然没有一个人能站出来力挽狂澜,空有半壁江山百万大军,却陷入了内斗之中,最终导致南明在短短不到二十年间灭亡,从而丢失了汉人的江山。
继续之前的宗室政策是有极大隐患的,这也是朱慎锥要改变这个制度的主要原因。他可不想自己的子孙后代也和养猪一般最终成为只会安乐享受的无能之辈。
而军校的设置和皇子的培养等等,也是朱慎锥为了改变未来宗室的计划之一。从这点来说,朱慎锥的想法和当年的朱棣不同,反而更接近于太祖朱元璋,却也有差别。
“当年太祖是以亲王塞边,掌控军权拱卫皇室。太祖的这个想法固然是好,但他却没想过后来会有建文削藩导致成祖之事,更没料到后续的变化。”朱慎锥淡淡说道,话语中带着一丝嘲讽,似乎对朱棣的宗室政策很是不满。
听到他这个口吻,朱由检有些恼怒,正要呵斥朱慎锥怎能如此不尊重成祖,居然指责先祖可话还没出口他猛然反应过来,想起了朱慎锥虽是宗室上位,可却非成祖一脉,而是晋王后裔。
从大明的嫡长来看,当年太子朱标毙后实际上最有资格继承皇位的不是太孙朱允炆,反而是太祖的另外两个嫡子——晋王和秦王。无论晋王还是秦王,都是马皇后所生的嫡子,太祖朱标的亲弟弟,从血统而言完全有继承皇位的资格。
可因晋王和秦王去世的早,朱允炆被立为皇太孙,朱棣靖难起兵后,以他的身份原本是没有当皇帝资格的,可偏偏朱棣拿下南京后给自己脸上贴金,声称他也是马皇后所出的嫡子,又宣称当年太祖本就有意传位于他,这才强行登上了皇位,从而君临天下。
所以从这个情况来看,朱慎锥根本不需要对朱棣有多少尊重,因为朱棣根本不是他的祖宗。何况晋王系作为太祖嫡子血脉相比朱棣后人更近于太祖,朱慎锥谈论起成祖朱棣时态度不怎么尊重也就自然了。
朱由检脸色不悦,却没再开口反驳,他冷冷看着朱慎锥,准备听他接下来怎么说。
朱慎锥淡淡一笑,继续说道:“成祖继位后,对宗室制度矫枉过正,彻底改变了太祖的政策。从表面来看虽维护了皇权,确保了皇帝地位的稳固,但同时也有一个最大的弊端,你知是什么”
“朕哪里见过什么弊端,成祖深谋远虑,如此所为是为我大明延绵长久,何来什么问题”朱由检冷笑道。
朱慎锥也不生气,继续道:“自成祖后,我大明天子就成了孤家寡人,皇室再无宗室为依仗,同宗室泾渭分明这在历朝都是没有的,再加上后续文官势大,土木堡之变后亲近皇室的勋贵地位一落千丈,最终使得大明政权产生不可扭转的变化。”
“您当过皇帝,在位时期应有深刻体会。面对朝廷诸多问题,大明各地叛乱,您虽有力挽狂澜之心,却没处置这些的能力。当然这不能怪您,毕竟能力这种东西是天生的,有就有,没有就没有,更何况您仓促继位,当时年少,再加上朝中文官刻意为之,有心办好事却做错了事,说起来也是情有可原。”
“哼!”朱由检冷哼一声,却不反驳,因为朱慎锥说的是事实。
但朱慎锥继续往下说,他告诉朱由检他这个皇帝之所以当的这么累,除了个人能力原因外还有文官集团的强大力量难以抗衡,此外还有他孤掌难鸣的缘故。
在之前的历任大明皇帝,这些皇帝都明白朝廷的平衡问题,所以设置了司礼监对抗内阁和文官集团,再加上厂卫作为爪牙来压制朝堂,哪怕就算这样,也只是勉强达到三方平衡,稳住皇权。
可问题在于朱由检一开始就做错了,朱由检因为听信文官的话,尤其是当初东林党的挑唆先干掉了魏忠贤,接着又严厉打击了阉党,把阉党上下几乎一扫而空,甚至连锦衣卫和东厂权利也全压制住了,差一点没把锦衣卫给废除,使得其职权大损,元气大伤。
可以说朱由检继位后首先就自废武功,挥剑砍断了自己的左膀右臂,没了强有力的司礼监、锦衣卫和东厂这些机构,再加上实际为帝党的阉党被一扫而空,他这个皇帝一下子就没了帮手,就此成为了孤家寡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