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4章 潼关意欲出兵(1 / 2)
经过一夜的休整,次日清晨,裴徽的车队按照原计划沿着官道继续向东行进,目的地看起来是潼关。
昨晚的刺杀事件让整个车队的护卫工作变得异常紧张,每个人都如临大敌。
不良府的保卫司和刺杀司的众多高手们迅速行动起来,他们采取了一系列严密的措施来确保车队的安全。
首先,有二十多名高手乔装成在雪中艰难前行的路人,悄然潜伏在暗处。
他们伪装得极其逼真,仿佛只是普通的路人,但实际上,他们的眼睛却如同鹰隼一般,密切监视着周围的一切。
任何一个可疑的人物都逃不过他们的法眼。
与此同时,情报司的探子们也像一张天罗地网一样撒向四面八方。
他们不仅在明处进行侦查,还在暗处布下了无数眼线,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线索。
这些探子们都是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士,他们的任务就是收集情报,提前发现潜在的危险。
裴徽深知这次行程的危险性,他不敢有丝毫大意。
在经过深思熟虑后,他下令让一直远远护卫在车队首尾的三千铁骑与车队稍稍拉近一些距离。
这样一来,一旦遇到突发状况,铁骑们能够迅速赶来支援,为车队提供强大的保护。
在这漫长的旅途中,道路两旁不时会出现一些身带刀枪和弓弩的武士,以及一些有众多护卫保护的大户人家车队。
这些景象让人不禁心生警惕,毕竟谁也无法确定这些人是否心怀不轨。
他们可能是普通的路人,也可能是隐藏在暗处的敌人。
面对这种情况,车队的护卫们丝毫不敢放松,他们时刻保持着高度的警觉,随时准备应对可能发生的危险。
不良府的密探杀手们嗅觉异常灵敏,他们像猎犬一样,能够捕捉到空气中最细微的异常气息。
这一次,他们察觉到了一丝不同寻常的味道,那是一种紧张和不安的氛围。
这些训练有素的杀手们立刻警觉起来,他们深知这种异常可能意味着潜在的危险。
杀手们毫不犹豫地将这一情况报告给了裴徽,他们相信他会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然而,当裴徽听到这个消息时,他的反应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他的脸上没有丝毫的惊讶或担忧,只有一种淡淡的平静。
裴徽只是微微颔首,表示他已经知晓了这个情况。
在他看来,这不过是长安境内一些大户人家在得知叛军攻打洛阳城的消息后,出于对自身安全的考虑,提前逃往其他地方罢了。
这种事情在乱世之中并不罕见。
就在距离潼关大约二十里的地方,一直潜伏在暗处的甲娘带领着一群不良人探子和绣衣女使,悄然出现在了裴徽面前。
甲娘的出现让裴徽有些意外,他不禁皱起眉头,揉了揉眉心,语气中带着一丝疑惑地问道:“甲娘,你怎么来了?”
自从李林甫离世之后,甲娘便毅然决然地带领着绣衣女使这支强大的情报组织,紧紧跟随在裴徽身旁。
裴徽对甲娘委以重任,不仅让她在不良府兼任不良将一职,而且特别规定她只需要对自己一人负责即可。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如此,裴徽并没有将绣衣女使完全纳入不良府的体系之中。
时光荏苒,如今的绣衣女使和不良府的情报网络已然遍布天下,无孔不入。
除了这两大情报组织中的那些精英探子之外,裴徽还别出心裁地参照煊赫门、天羽帮以及朝天阁的运作模式,巧妙地让各地的不良府暗中收服并掌控了众多江湖和民间势力。
在这些被收服的势力当中,尤以那些乞丐和地下世界的帮派最为引人注目,也最为实用。
原因很简单,在市井之中调查人员时,虽然情报司的探子们都具备专业素养,但毕竟人数相对有限,很难做到事无巨细、面面俱到。
然而,各地那些以地方帮派和乞丐为主的外围势力,却能够如鱼得水般地深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轻而易举地获取到更多一手的情报信息。
这种帮派就如同野草一般,深深地扎根在民间的土壤里,与那些虽然无人关注但却无处不在的乞丐一样,他们对底层民众的生活了如指掌,对社会的每一个角落都有着深入的了解。
这种了解程度,甚至远远超过了官府和那些高高在上的贵人。
无论是哪家客栈接待了什么样的客人,哪里的车行运送了谁,哪条道路上走过什么样的人,只要他们愿意,稍微留心一下,就能把这些情况摸得一清二楚。
甲娘将这几天暗中主持查探的情况,一五一十地详细汇报给了大帅。
她的语气严肃而认真,仿佛这些信息都是她经过深思熟虑后才得出的结论。
“大帅!卑职这几天顺着那名假扮里正的刺客留下的线索追查下去,发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情况。”甲娘的声音略微低沉,透露出一丝紧张。
裴徽的眉头微微一皱,他意识到事情可能并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继续说。”裴徽的声音低沉而有力,显示出他的威严。
甲娘深吸一口气,继续说道:“经过一番追查,我隐约又发现了另外还有十几名刺客的踪迹。”
裴徽的脸色变得凝重起来,他知道这意味着敌人的力量可能比他们之前估计的要强大得多。
“只是这些刺客的易容和假扮之术都非常高超,咱们不良府外围势力的人员根本无法跟上他们的行踪。”甲娘的话语中透露出一丝无奈。
甲娘稍作停顿,接着说道:“卑职见情况紧急,便亲自带人前去围剿。经过一番激烈的厮杀,我们成功地将其中的十五名刺客斩杀了九人,但我们也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损失了六名兄弟。而剩下的六名刺客则趁乱逃走了。从他们逃走的方向来看,应该是逃往长安去了。”
裴徽沉默了好一会儿,终于开口吩咐道:“甲-娘,你立刻给坐镇长安的丁娘以及杨暄、李屿、王准等人发一封飞鸽传书,命令他们不惜一切代价,全力在长安城内外追杀这六名刺客。”
甲-娘闻言,连忙躬身应道:“是,大帅!卑职这就去办。”
裴徽看着甲-娘,眼中闪过一丝凝重之色,他又对甲-娘仔细叮嘱了一番,交代了一些具体的注意事项和任务细节。
待甲-娘将他的指示全部牢记于心后,裴徽才满意地点了点头,挥手让甲-娘下车去执行任务。
甲-娘领命后,迅速跳下马车,带着大批不良府探子和绣衣女使高手如一阵风般疾驰而去,眨眼间便消失在了茫茫雪雾之中。
而此时,车队依旧在缓缓前行,车轮滚滚,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仿佛永不停歇。
正如李太白昨日神经兮兮观天象时所说,接下来的几日里,天空中的雪花依旧纷纷扬扬地飘落着,时大时小,如柳絮般轻盈,又如鹅毛般厚重,让人不禁沉醉其中,仿佛整个世界都被这漫天飞雪所覆盖。
……
……
“大帅!”李太白满脸疑惑地开口道,他的声音中透露出一丝不解和焦急,“若是我们不进入潼关城,而是选择绕行山路前往洛阳,那至少得要多耗费七天时间啊!”
此时,他们正位于潼关西侧三里处,裴徽一行人刚刚抵达此地,正在稍作休整。
李太白的这番话,让原本沉默不语的裴徽不禁摇头叹息。
“太白兄啊!”裴徽语重心长地说道,他的语气中既有对李太白的惋惜,也有对他的无奈,“你诗作得好,剑法更是超神,但你这政治敏锐性,实在是太差了一些。”
李太白闻言,一脸茫然,显然对“政治敏锐性”这个词并不理解。
他眨了眨眼,疑惑地看着裴徽,问道:“什么叫政治敏锐性?”
裴徽见状,无奈地苦笑一声,心想这位大诗人虽然才华横溢,但对于官场之事却是一窍不通。
他略微思索了一下,然后解释道:“你可以简单地将其理解为官场之道。”
李太白听后,满脸不服气地反驳道:“那可不一定啊!我之所以未能登上宰相之位,只是因为一直没有这样的机会罢了。若是有人能赐予我这个机会,让我在宰相的位置上历练一段时间,我坚信,你所说的这种政治敏锐性,我绝对不会逊色于任何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