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一七章 稷下学城(1 / 2)

加入书签

……

“阿留申群岛?阿留申走廊?”

姜乾已经停止了继续探查,但想到未来数十年间发生在这条小小一隅的演变,将对整个地星都带来深远的影响,他的心中,便感慨莫名。

姜乾驭使着托亚躯壳离开了这片将来必将被染成血色的海域,返回乾辕腹地。

一路上,姜乾都在考虑自己能够做些什么。

首先,他们心自问,对于即将成型的阿留申走廊,想到随着它的成型,必将有无数乾辕后裔的鲜血洒在那里,但他最多的也只是对世道无常、沧桑巨变的感慨,对于乾辕后裔的牺牲本身,反倒看得比较开。

“我在意的,只是乾辕本身的存续,至于具体会有多少人会投身于这场烈火,被烧成灰尽,反倒不是太在意……这,是不是有点冷血?”

姜乾心中如此想,但这就是他真实的内心,毕竟,这已是距离他身在时代将近一千六百年的“未来”,且长时间与天地相合、俯瞰红尘、芸芸众生,他的视野,已经习惯性的脱出了生命个体的范畴,更加整体,更加宏观。

“所以,我不会直接出手。”

不想暴露,留下未知的隐患,只是其中一个原因,再一个,他并没有那般迫切的心态。

要是他穿越到他成长的那个时代,看到那么多熟悉的故人即将面临的惨烈未来,他倒是不介意出手,“拳打幼儿园”,直接把地星盟打骨折。

但现在,他却完全没有这样的心思,很理所当然的认为,这就是这些乾辕后裔必须面对的一劫。

但,他也不可能完全袖手旁观。

他可以平静的看待乾辕后裔的大量死伤,但乾辕必须胜利!

可是,该从何处着手呢?

姜乾心中开始思忖起来。

这般想着,托亚躯壳已经一路来到上空,这是乾辕辖境中,最最吸引他,让他最感兴趣的所在。

……

因为乾辕乃是这场天地巨变“肇事者”的缘故,相比于猝不及防的地星盟,乾辕方面明显有着更充分的准备和更有针对性的布置。

….哪怕是巨变初期,“混乱度”最高,也是最危机的时刻,乾辕辖境内也曾经历过一段时间各区域高度自治的局面,但却没有彻底彼此失联。

当时的情况,反而颇像是倒退回周天子分封八百诸侯共治的局面。

然后,经历了并不算太长的高度自治之后,很快便进入到“春秋战国”时期,高度自治的“八百诸侯”迅速锐减,几个“霸主”脱颖而出,并最终在一千年前再度完成乾辕一统。

此后一千年,虽当权高层曾经历过几次剧烈的变动,但这些影响基本都在核心层消化了,没有扩散到中下层,基本盘没有乱,一直都在艰难却顽强的向上“挣扎”。

而让姜乾最感兴趣的,却是这个名为的所在。

据说,这里乃是曾经那个在乾辕历史上享有赫赫盛名的稷下学宫旧址,虽然经过一千多年的沧桑巨变,这里的山川地貌早就变得面目全非,但这个学城的位置,却始终没有变过,从天地巨变开始,便如同狗皮膏药般赖上了这里。

而现在,这里更是出现了一座大湖,五分之三座“城市”浮在水面之上。

至于这座城在当下乾辕的地位,性质和乾辕历史中那个衍圣公之于士林相似,而重要性还要远远胜之。

前者只有精神象征,不过是当权者竖起来的牌坊,后者却是实实在在的学术中心,薪火传承之地。

乾辕医道,是在这里完成的涅槃。

第一个用切脉之法完成对死胎的诊断,第一个用切脉之法对死胎发出提前预警,皆来自于这里。

将千奇百怪的畸变纳入望闻问切四诊法,并形成理论专着,同样来自于这里。

对乾辕医道、乾辕药学进行全面翻新,如此浩繁而艰难的工程,同样是在这里完成。

那些对超能力者有着巨大助益的、一个个沉浸者如同蚂蚁搬家般从异世界取回来的“真经”,其源头也是在这里。

天地巨变前的文明成果,在这里有着完整的备份,且一直保存到了今天……

……

……

可以说,,乃是一座火种之城,一座传承之城。

是当年悍然发起那场“暴乱”,致使天地巨变的乾辕先民,留给后来者最珍贵的“礼物”。

天变以来,乾辕辖境内也发生了许多故事,连改朝换代这种事都已经发生了不止一次,但稷下学城却始终恪守中立,从不参与进这些事情里。

历史上,也未尝没有当权者想要将其强行“收服”,但稷下学城中可不是一群空有治国平天下之志、却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