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93章 吴3(1 / 2)

加入书签

公元250年(赤乌十三年),魏将王昶、王基攻打南郡、西陵,吴将戴烈、陆凯相拒。

公元252年(建兴元年)东兴之战,魏将诸葛诞、胡遵、王昶等攻东兴、南郡、武昌,诸葛恪大破魏军。

公元253年(建兴二年),诸葛恪伐魏,因为疾疫而大败,退军。

公元255年(五凤二年),魏将毋丘俭、文钦率军西入,不久叛魏降吴,吴将留赞被魏将蒋班击败。

公元257年(太平二年),魏将诸葛诞叛魏降吴,吴使文钦、唐咨、朱异等救援,诸葛诞杀文钦,不久城破被杀。

公元263年(永安六年),吴将丁奉攻寿春。魏灭蜀之战时,丁封等率军支援。

蜀汉

公元215年(汉建安二十年),吕蒙取长沙、桂阳、零陵三郡。湘水之盟后归还零陵郡。

公元219年(汉建安二十四年),孙权攻取荆州,关羽覆亡。

公元222年(黄武元年)夷陵之战,刘备伐吴。陆逊率军应战,于夷陵一带大败蜀军。

西晋

公元268年(宝鼎三年),孙皓命丁奉、诸葛靓攻合肥。丁奉设计离间晋将石苞,石苞从前线被调回。

十月,吴将施绩、万彧分别攻江夏、襄阳;晋荆州刺史胡烈击败万彧。吴将顾容等攻郁林,晋将毛炅大破之。

公元269年(建衡元年),吴将丁奉进攻西晋谷阳,一无所获。吴将李勖部进攻交趾,道路不利而还。

公元270年(建衡二年),吴将丁奉进攻涡口,被晋将牵弘击退。

公元271年(建衡三年),吴将虞汜、陶璜、薛珝成功攻克交趾,擒杀西晋所设置长官,平定交州叛乱。

公元272年(凤凰元年)西陵之战,吴西陵督步阐叛吴降晋,陆抗率左奕、吾彦等前往讨伐,收复西陵。

公元273年(凤凰二年),吴将薛莹、鲁淑率军十万,分别攻击弋阳、新息,被晋将王浑击退。

公元274年(凤凰三年),吴将孙遵、李承攻击江夏,被晋江夏太守嵇喜击退。晋将陈骞率军攻打枳里,擒获吴将庄祜。

公元277年(天纪元年),吴将孙慎进入江夏、汝南,掠夺一千多户人口以后离开。

公元280年(太康五年),晋将杜预、王睿进攻东吴,东吴灭亡。

科技

地理

在地理方面,孙吴的学者严畯曾写过《潮水论》。这是现所知最早的一篇潮汐学专着,是我国气象学与海洋学的开端。三国末期孙吴将领沈莹着述的《临海水土志》,记载了台湾原住民山夷与大陆百越民族同根同源的文化渊源关系;并从地理方位、气候和地形,以及居民的生产习俗等方面,记述了台湾岛的自然环境及高山族的社会生活发展情况。这一着作对当时的台湾人民的生活有详细的描写,是世界上记述台湾最早的文字。

天文

在天文历法方面,孙吴科学家对天体的探讨十分活跃,孙吴的天文学家王蕃以浑天论名于当世,提高了测定黄赤交角的精确性;陈卓把源自战国时代的天文学家石申、甘德、巫咸等三家学派所着星图命名的恒星,加以综合,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全天星官系统。他以二十八宿为基础,再将石、甘、巫咸三派天文学家所定的星官,并同在一起,去重复,存不同,绘成全天星图,构建了一个全天星官系统。陈卓的全天星官系统一直沿用到近代。他的这一标准一直是后世天文学者制作星图和浑象的重要依据,并得到了充分的肯定。

在数学上,汉末三国时期天文、历法的发展,也推动了数学的发展,在孙吴涌现了一批杰出的数学家,取得了数学发展史上的标志性成果。其中以赵爽的《周髀算经注》最为着名。赵爽是第一个对《周髀算经》进行认真而全面研究的学者。他的研究分为:解释文字,推演数学理论,补图等三个方面,突出的贡献主要有两点:一是以“弦图”证明勾股定理。二是对“出入相补原理”的运用。他在“勾股圆方图”书中采用“弦图”对勾股定理进行证明,这一方法比外国同类方法早约一千年;在研究二次方程得出的结论,与“韦达方程”类似,但比韦达早了一千三百多年。孙吴学者阚泽对圆周率也很有研究,祖冲之对圆周率的精确计算就是借鉴了他的成果。

佛教

建业是三国时期的佛教重镇,孙吴的佛教中心。从实际考古材料看,三国时出现了有年代证据的鎏金铜像和陶瓷佛像。佛教造像特别集中在陶瓷谷仓罐和铜镜图纹上,而且都分布在吴境之地。

东汉末年,北方社会动荡不安,战事频仍,而江南区域则相对安定。因此,为避战乱,大批佛教信徒和僧人也随着北方移民移居江南。三国时期,高僧支谦、康僧会先后来到孙吴,受到吴大帝孙权的推重。孙权为康僧会建造了建初寺。建初寺亦称佛陀里,为中国历史上江东地区的第一座佛寺,对孙吴乃至中国历史上的佛教发展有着积极作用。

吴末帝孙皓时,曾设定法令要求废止不合礼制的祭祀,并打算毁掉佛寺。最终康僧会劝说孙皓改变意图,孙皓大力弘扬佛教,修缮寺庙,并要求宗室信奉佛教。在孙皓推动下,孙吴佛教得以进一步发展。

支谦,字恭明,月氏人。汉灵帝时来华。深通梵典,有“天下博知,不出三支”之称。汉献帝末年,逃避兵火来到江南,从事译经工作。支谦得到孙权的支持,并被任命为博士,辅佐太子,足以说明孙吴对佛教的重视。支谦翻译了大量经卷,如《大明度无极经》《维摩经》《大般泥洹经》《瑞应本起经》《微密持经》等约30部,其译“辞旨文雅,曲得圣义”,得以“遍行于世”。其译经对后来诸多道经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

康僧会,康居人,世居天竺。赤乌十年(247十年)到达建业,传播佛教,并携来佛画,吴画家曹不兴曾加以模写。先后译有《六度集经》等。宋代编成的“二十四孝”中“郯子乳鹿奉母”故事就是从《六度集经》中《睒道士本生》和西晋圣坚所译的《佛说睒子经》里的内容等演化过来的。康僧会提出了“儒佛同一”观,并以佛教的“仁道”附会孟子的“仁政”,把“仁”视为佛的最高境界。康僧会重禅法,对江南禅学的形成影响深远。

道教

汉末以来,先后传入江东的有属于太平道支派的于君道,属于五斗米道支派的李家道等。据葛洪描述,“又诸妖道百余种,皆煞生血食,独有李家道无为为小差。”反映了当时道教支派林立的杂乱状况。

孙策曾因惑众而杀死方士于吉,而孙权则信仰道术,与诸多方术人交往甚密。主要人物为吴范、刘惇、赵达、姚光、介象等人。而被后世尊为道教天师的葛玄也与孙权有过交往。吴范,字文则,会稽上虞人,研究历数,知晓气候;刘惇,字子仁,平原人,知晓天文、懂得占卜,有“神明”之称;赵达,河南人,研究九宫算数用于预测,深得奥妙。以上三人均善于推测、计算,凡是遇到各种征兆,三人都能准确推算变化,并参与军政活动,在当时受到人们的赞誉。

书法

孙吴的书法文化繁荣,书家层出不穷。其中最负盛名的是皇象。皇象,字休明,广陵江都(今江苏扬州)人,孙吴书法家。工书,尤善章草、八分书,着有《论草书》,代表作有《急就章》、《文武将队帖》、《天发神谶碑》等。

孙吴的皇帝中,孙权、孙休、孙皓等均在书法史中保有一席之地。孙权与孙皓在唐代张怀瓘的《书估》中被列入第三等,与谢安、王导同列,明代杨慎《法贴神品目》载有吴大帝黄武二年刻字,在杭州粟山;孙权擅长善行书、草书。孙休也擅长书法;孙皓擅长行书、隶书、小篆和飞白,其书法被庾肩吾评价为“体裁绵密“。

孙吴擅长书法者还有张昭、贺邵、苏建、朱育、诸葛融、沈友、张弘等。

孙吴的着名碑刻主要有《天发神谶碑》、《葛府君碑》、《禅国山碑》、《谷朗碑》,被称为“吴碑四种”。

绘画

孙吴的着名画家有曹不兴、赵夫人等。

曹不兴是文献记载中知名最早的佛像画家。他擅长写生与绘佛画,被誉为“佛画之祖”,着名作品有《维摩诘图》、《释迦牟尼说法图》等。

赵夫人,是孙吴方士赵达之妹,善于书法绘画,成就颇高。根据《拾遗记》记载,赵夫人曾将自己所画的地形图交给了孙权,而且还在方帛上绣上五岳列国地形图。赵夫人的绘画实开后世山水画之首,在当时影响也很大,被人们誉为“机绝”“针绝”“丝绝”,并称“吴之三绝”。

建筑

长江以南许多着名建筑始建于孙吴时期,最早多用于军事及宗教用途。

“江南三大名楼”中的黄鹤楼及岳阳楼系孙吴时期所造。黄鹤楼始建于223年(黄武二年)。根据唐代《元和郡县图志》记载:孙权始筑夏口故城,“城西临大江,江南角因矶为楼,名黄鹤楼。”是为了军事目的而建。三国时期黄鹤楼只是夏口城一角了望守戍的“军事楼”,晋灭东吴以后,三国归于一统,该楼在失去其军事价值的同时,随着江夏城的发展,逐步演变成为官商行旅“游必于是”、“宴必于是”的观赏性建筑。

岳阳楼则始建于220年前后,其前身相传为鲁肃的“阅军楼”,东晋南北朝时称“巴陵城楼”。

南京的着名六朝遗迹石头城全长约3000米,211年(汉建安十六年),孙权迁徙治所到秣陵(今江苏南京),第二年,在石头山金陵邑原址筑城,取名石头。扼守长江险要,为兵家必争之地,有“石城虎踞”之称。

文史

经济的发展,与外界交往的增加,促进了江南文化的提高,在孙吴涌现了一大批知名的经学家和文史之士,其中的代表人物有虞翻、陆绩、张纮、薛综、胡综、华核、韦昭。虞翻长于经学,尤其以研究《易》的成就最高。陆绩博学多闻,是孙吴着名学者。张纮是孙吴名臣,其文才受到“建安七子”之一陈琳的盛赞。薛综是江东名儒,居孙权太子师傅之位。胡综擅长辞赋,孙权接手江东后的很多诰文、策封任命文书和致邻国的书函都是出自胡综之手。华核则是孙吴末年政论家。赵姬,是孙吴宫廷女官,作刘向《列女传》数十万字注解,与战国晋国的綦毋邃,东汉时期的班昭,马融并称。

公元258年(永安元年),孙休诏立五经博士,创立国立学校,韦昭担任首任祭酒。韦昭长于史学,着有《吴书》55卷等。韦昭的《吴书》成为晋代陈寿写作《三国志·吴书》的主要史料依据之一,此外他还长于训诂学,着有《汉书音义》、《国语注》、《官职训》、《三吴郡国志》等。

曹魏

孙吴在正式建国之前,曾接受曹丕的“吴王”封爵,在名义上依附于曹魏。孙吴先后派往曹魏的使臣众多,史籍有明确记载的就有有冯熙、赵咨、沈珩等。在223年后特别是建国后,吴魏关系虽宣告破裂,但仍然在一定限度内保持着外交。在商务上仍保持有往来,大帝曾许可以珠宝交换马匹的交易。

蜀汉

208年(汉建安十三年),诸葛亮向刘备请命出使江东,与孙权达成共识,共同抗曹。刘备势力与孙权势力自第一次联盟从此形成,随后孙刘联军于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随后孙权与刘备开始建立起同盟的关系。但不久后,因为荆州的归属问题,孙刘联盟一度恶化。孙权先是夺取刘备的长沙、桂阳、零陵三郡,驻扎荆州的刘备大将关羽发动襄樊之战后,孙权再次出兵袭击荆州,擒杀关羽。荆州归吴,孙刘联盟破裂。

夷陵之战后不久,孙权为了抗魏,主动使太中大夫郑泉交好刘备,吴蜀关系得到缓和。蜀汉也遣邓芝出使孙吴,吴蜀恢复同盟。此后吴蜀关系一直很稳定,互有使臣来往。

229年(黄龙元年),孙权称帝,蜀汉卫尉陈震前往武昌祝贺孙权登基。陈震此次出使孙吴,说明蜀汉承认了并尊二帝的局面,后又共同提出共分天下的观点。陈震出使吴国,标志着吴蜀同盟已根深蒂固,上升到了一个新高度。

吴国派往蜀汉的使者有张温、严畯等,诸葛瑾等人为吴蜀同盟作出很大的努力。两国的友好关系持续了有四十多年,直到蜀汉灭亡。蜀汉先后派往吴国巩固联盟关系的使者有邓芝、阴化、丁厷、费祎、陈震、宗预、董厥等人。

西晋

西晋代魏后,266年、吴国曾派弘璆、纪陟出使西晋。但不久之后,吴国认为西晋新平蜀汉无暇自顾,于是与西晋断绝关系,此后两国以战事为主。

辽东

汉末三国时期,辽东一带曾为公孙氏所割据。孙氏亦崛起于江左,其后建立孙吴政权。

辽东与吴国横隔着一个强大的敌对政权——曹魏,孙权曾频繁越过魏,渡海与公孙氏政权交往,同时又带动了与其近邻高句丽的交往。

东南亚

孙权还进一步巩固了对交州的统治,积极派人与徼外的扶南(今柬埔寨)、林邑(今越南南方)诸国建立友好关系,以后,又派交州刺史出使南洋诸国,与印度建立了外交关系。

家世

孙吴开国皇帝孙权父系是妫姓陈氏的后代,孙武孙膑的后人,祖上有确切的世系从舜的后代虞阏父开始。周武王伐纣时,虞阏父当周国陶正之官,执掌陶器的制作,后来周武王将长女大姬嫁给阀父之子满,把他封到今河南淮阳县一带,建立陈国,周王并对满赐以妫姓,称为陈胡公,当了陈国的第一代君主。

从胡公满开始,经过十代十二个国君的世袭传授,到桓公时,陈国发生了内乱。陈厉公之子陈完,因内乱不得立,而奔往齐国。因田陈同音,陈完后又称田完,田完在齐国积极活动,至四世孙田桓子(田无宇)已官为“上大夫”。其子田书于昭公十九年(公元前521年)因伐莒有功,齐景公封乐安,赐姓孙氏,孙书(田书)是着名战略家孙武的祖父,周元王时,孙武的长孙孙明又被封为富春侯,成为孙氏宗族的起源。

有关孙权的母系,据《江阴吴统宗源流考》,其母吴夫人(孙坚之妻)是春秋时期吴国第一位国王寿梦第四子季札的直系后代。即姬姓寿氏的后代。

封爵

储君:

孙登:太子-241年

孙和:太子-242年、250年废庶人,同年复封南阳王

孙亮:太子-250年、256年废会稽王、260年降侯官侯

孙:太子-262年、264年改封豫章王

孙瑾:太子-264年

郡王(王爵,不世袭):

孙霸:鲁王-245年

孙奋:齐王-252年、253年废庶人、258年复封章安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其他类型相关阅读: 她晋神后,三千小世界男主黑化了 云过青天 闪婚后,叶小姐马甲掉光成黑莲花 人族崛起之峥嵘百家 流云落地 我有个死要钱的系统 职场小聪明 容王今天追妻成功了吗 科研式修仙,从拒绝炉鼎开始 美男娇养手册 穿越梦境拥抱你 惊,帮她喂猪的男人是豪门继承人 王大力捉奸之后 丫鬟清锁 日在三国?我真的是汉室忠良啊 大夏第一武世子 无限:杀穿电影世界 葬天 典狱长大人深不可测! 谍战:我当恶霸能爆奖励! 重生小屁孩开局单挑百米巨蟒 一人之下:三一门老祖归来 性转软妹师兄且慢,我本是男子 天武战祖 赶海系统:开挂带全家实现逆袭! 满级杀手在校园,她是隐藏大佬! 拯救男二:穿进霸总小说怎么办 综影视:狐狸精在后宫杀疯了 从蒙德开始的格斗进化 重生财团千金的我,如何救世 不知微醺 恐怖噩梦:我有一对鬼眼 月帝 快穿:白月光她完美演绎救世成功 别搞,我是人,魔尊是啥玩意儿? 黑化后,小叔叔被我虐到心碎 王爷重生现代追妻他命都不要 九劫剑塔 我在科举制度下修长生 疯批千金在线吃瓜 书中女配意识觉醒 快穿:女配逆袭,心机攻略 四合院之秦淮茹很旺夫 假面骑士:完蛋!我被美女包围 我创造了赛博修仙 我叫墨书,他们叫我杀神大人 开局兽医:肝词条,创怪物序列 网游:蓝星online 穿书后,我拐走了反派白月光 洪荒,穿越之后 渔夫逆袭:开局救美,渔获满舱 反正死不了,只好逐渐变态喽 被极品儿女遗弃?我直接掏出空间 科举文抄公的快乐你想象不到 律师:霸凌者无罪?我送他死刑! 兽心似火,软妹娇娇别跑 南枝别意琛琛既 东北道门阴阳路 斗罗:我成了千仞雪的妹妹 都追绿茶女主?那恶毒女配我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