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历朝历代灭亡的原因——土地兼并(上)(2 / 2)
“二哥明见,正是如此!”
承风并不否认。
“来人,上酒!今日,本王要与贤弟好生聊聊。”
赵光义对门外大声吩咐着,侧眼看了看承风。
见状承风赶紧点头:“小弟求之不得。”
不知不觉间,两人已经聊了个把时辰,早就到了饭时。
承风自诩老实人,饿了就的吃,正好碰到请客的也很少会跟人客气来客气去的……
几杯酒下肚,吃了几口菜后,赵光义打开了话匣子:“今日听贤弟之言,方知贤弟不愧是本王知己啊……”
赵光义干了一杯酒,抿了抿嘴叹道。
“纵观史书,天下贤明之君能有几人?除开国之君、守成之君外,余子皆碌碌无为之辈。即便是前堂盛世,开国君主李世民乃为一时人杰,其子李治也颇有才俊,虽有武氏乱政,后代也有李隆基拨乱反正,然而呢?此后难免昏庸!后辈不过皆萧归曹随之辈,可说是无一子能继其大统……这不得不让人忧心忡忡啊!”
“二哥,大哥也未曾想过这些吧?怎么你……”承风闻言心中警铃大作。
这货不会又起了取而代之的想法了吧!
“臭小子,瞎想什么呢!”
赵光义无礼地筷子点点承风,“本王现在除了研究世间学问至理,对于其他的毫无兴趣!皇兄整日劳形于案牍之中,连嫂嫂和母后那都少去,那张龙椅与其说是至尊之位,不如说是困龙之所……”
娘咧,这货咋成大蛇丸了!
还是洗白之后的蛇姨……
“后继无人也与他们的生长环境有关,父辈生死鏖战以劈土开疆,儿孙们呢?一降生下来便锦衣玉食,到哪都有着一大堆的人侍候着,他们根本就没办法了解天下百姓的生存环境,以前晋朝不就有一个这样的笑话。”
承风接口道。
“贤弟说的可是晋惠帝,何不食肉糜之典故?”
赵光义扯起嗓子大笑着问道,“你这是在影射我哪个侄儿啊?”
承风摇摇头。
别的不说,那家伙确实博学,怪不得开卷有益典故就是他的呢!
“哪里,两位殿下都是聪慧过人,哪里是影射他们啊!不过,这虽是一笑谈,然其中之深意,却非同小可啊!”
承风很是诚恳地说道。
赵光义歇下了笑声,目光有些感伤:“是啊!其实我也挺担心那两个侄儿的!整日里虽没有锦衣玉食,虽得天下名师教诲,却始终是远离民间疾苦。我也只能在他们每每吃东西的时候,才能领他们转转看看,让他们体会些民间疾苦!兄长溺爱太过了些啊……”“二哥,其实此非大哥之过,而是在保护皇家子嗣,避免兄弟阋墙啊!”承风赶紧劝道。
赵光义闻言一楞,双眉一拧:“你这是什么意思?”
承风笑了笑,抿了一口酒后道:“两位殿下年幼,若要培养见识免不得要走到台前,听政参政。但这样一来,朝堂大臣们难免会分派而立。谁不想在未来新皇这为自家多谋些前程?道理谁都懂,只是诸位大臣会去做而都不愿意说罢了。倒头来,为难的依旧是大哥,受害的是两位殿下!在各方势力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推动下,两位殿下会没有丝毫野心,继续相亲相爱下去吗?”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