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6章 陈奇瑜总督五省军务(1 / 2)
第956章陈奇瑜总督五省军务
朱由检一听温体仁这话便当场颁下口谕道:“拟旨!发陕西、河南、山西、湖广各省镇督抚将帅,日后再有以邻为壑者纵寇误国者,不论是督抚司道还是总兵副将一律置以重典绝不姑息!”
“臣遵旨!”温体仁听后躬身应答道。
朱由检的这道旨意算是把自崇祯六年以前流寇肆虐的责任全部给撇干净了。虽然这地方上的督抚将帅确实有朱由检旨意中所说的那些过失,但造成这种情况的根子主要责任还是在朝廷和朱由检的身上。
朱由检自从天启七年即位到现在已经六七年了,在这六七年的时间里,朱由检处决、流放、革职的总督巡抚差不多有十来个人了。
这十来个督抚之中也确实有罪有应得的,但是这些督抚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喜欢干活,喜欢主动去找事干。
就拿崇祯二年后金鞑子入寇的勤王兵变来说,时任山西巡抚耿如杞还是山西总兵张鸿功,这两位当时朝廷并没有下令让他们来勤王。
但这两位不知道是图表现想进步还是真的怀着对大明朝的一腔热血和报国之心,于是这两抚镇一合计便自告奋勇的带兵去勤王。
朝廷同意之后这两抚镇带着兵来到畿辅地区,结果朝廷不给他们提供粮食,最终导致了一场勤王兵变,然后这两抚镇就被朱由检给砍了头。
还有就是那杨鹤在陕西当总督时搞招安,他手下的延绥巡抚洪承畴在杀降,那杨鹤也不止一次上书弹劾洪承畴杀降,但那朱由检一边继续让杨鹤招安,一边又纵容洪承畴杀降。
这样一来整的杨鹤招安的神一魁等人恐惧之下直接扯旗子重新造反,搞的陕西抚局大坏,最终官府与流寇之间丧失了所有的信任,最后那杨鹤就被朱由检甩锅给流放浙江海宁卫。
这以上两个案例并不是极端个例而是迄今为止的常例,这地方上的当权者也不是傻子,自然能看的出来在朱由检手下干活出力不讨好,事办砸了还有可能有生命危险。
即使用心去干活但也架不住那朱由检在后面捣乱瞎指挥,最后导致事情办砸还会被朱由检给甩锅。
所以这地方督抚将帅一个个也都学精了,遇到事能不去办那就不去办,实在是躲不掉的话那就尽量的将自己身上的责任给撇清,所以便出现了地方督抚将帅将流寇互相往对方防区赶的事。
...
这怕担责任只是其中的一个原因,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地方督抚将帅缺粮缺饷又缺兵,这手上钱粮兵力不足他们拿什么去剿贼呢?!
那山西、河南两省的官军将流寇困在垣曲几个月都没有进剿的原因就是没有钱粮,且兵力严重不足在与流寇决战之时未必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取胜。
所以河南、山西两省的巡抚才决定采用围困战术,企图将流寇给困死在垣曲,可千算万算没算到这天气会突然强降温导致河水结冰让流寇给跑了。
虽然这造成地方上的官军缺粮饷兵源的原因有各级官吏腐败的因素在里面,但不管怎么说仅凭一两省的财政根本就无法承担剿贼所需的军费。
而朱由检又舍不得拿自己的内帑和朝廷的国库去补贴地方财政。当然,可能是内帑和国库里面是真的没钱。
但如果真的没钱的话,那按照正常的逻辑应该给与地方督抚财政自主权,让地方督抚自己去从国家税收体系以外的路子去搞钱来的养兵。
可朱由检又舍不得将财政权下放给地方督抚,所以这样一来地方督抚只能带着一群在缺饷甚至是断粮状态的官兵去剿贼。
结果那些贼越剿越多,因为那群缺粮缺饷的官兵所过之处四处奸淫掳掠来自筹粮饷,而督抚对此也是不敢去管,所以这就导致官兵在一地过境之后必然会出现一股贼寇势力。
这朱由检死握着权力不下放也是有他的考虑,这地方督抚今天如果拥有了财政自主权,那明天是不是敢朝他要人事权?!,后天那说不定兵柄就易手了。
那这样一来的话那这地方是他朱家的地方还是那地方督抚的地方?!
所以别看这朱由检有的时候总是犯傻整出一些大活来,但是一旦涉及到自身权力的时候,那朱由检的智商瞬间就上线了。
朱由检虽然没有接受了正统的帝王教育,但是那些史书还是看过不少的,东汉的废史立牧,中唐五代的藩镇之祸,朱由检对此那是铭记于心的。
所以这朱由检是绝对不会让他的大明朝出现东汉的州牧和中唐的藩镇这种割据力量存在,哪怕是有一点苗条也会把他给掐死。
比如那山西的张道濬,这张道濬的案子就是朱由检亲自下令办的,朱由检那敏锐的政治嗅觉一眼就看出来张家团练有那汉末群雄的味道,所以这张道濬就到浙江去充军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