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后宫之主(二十四)(2 / 2)
坤宁宫寝殿内,宜敏喘着粗气醒来,伸手捂住自己胸口,轻咳了几声,眼中却是满满的雀跃欣喜,她翻手取出那枚白玉凤玺,看着上面那黯淡许多的光泽,心中却不曾后悔,若非有它相助,自己恐怕无法活着走出第二重丹殿。
不过付出越多,收获越大,她得到了许多从前无法想象的好处,也知道了许多前所未知的秘闻,心中无数个日夜的疑问近乎有了答案,而这一切不过是消耗了自己封后得来的所有气运罢了,这份代价她付得心甘情愿!
她如今已经知道了封后之时降临的清凉之气是什么了,那不是什么天命,而是大清的皇朝气运。一国之君身上的皇朝气运是最多的,其次是皇后,再次是皇族子嗣,然后是有大功于社稷的贤臣武将,而气运之由来则是大清千千万万的百姓,大清越富强,百姓越是认可朝廷,皇朝气运就越强大,反之,则气运反噬。
皇朝气运的用处极大,首先便是诸邪避易,万法不侵,任何邪法都不可能伤害皇朝之主,前朝所谓的巫蛊之祸不过是子虚乌有,借刀杀人的手段罢了。其次是诸事顺遂,越是强盛的气运,越能心想事成,若有人对其心怀恶念,反而会遭遇各种意外,自食其果。
当然还有其他用途,例如被宜敏用来抵消仙境各种禁制,与其说是禁制,不如说是交换,因为有些东西本不该存在于现世,否则会对世间有大影响,若是想要得到就需要用相应对气运抵消因果,所以并非藏书阁暗含禁制害人,而是天理循环之下自然形成的规则。
宜敏嘴角重新带上了笑意,之前对仙境的猜测完全大错特错,却让她放下了心中巨石,整个人仿佛脱去了枷锁一般,只要仙境不曾出现反噬的情况,其余人间事她都能从容应对。
施施然站起身,理了理几分凌乱的发丝和衣襟,宜敏漫步走出坤宁宫,一路遇见的宫女太监纷纷跪地行礼,她略微凝神思索了片刻,摆了摆手挥退了宫人抬来的步辇,抬步径直往乾清宫而去。
乾清宫左,五楹,面北向,是皇子阿哥们读书的地方,这里离康熙很近,方便他督促儿子们的学业,经常在政务闲暇之余,就会去看看孩子们读书,顺便考察一番功课,如今后宫读书的皇子不过四人,最小的保成已经10岁,其后的几个阿哥都不满6岁,还不到上学的年纪。
这座书房被康熙御笔亲题“无逸斋”,当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宜敏是相当无语的,暗自腹诽康熙到底有多想让孩子勤学苦练啊,上辈子胤礽在畅春园读书的地方就叫这个名字,如今放在乾清宫居然也没变。
“君子所其无逸!先知稼穑之艰难乃逸,则知晓小人之依”,康熙将这里取名无逸的意思就是要告诫阿哥们珍惜时间,勿事嬉游,他规定皇子需早上卯刻(早上6点)到上书房,先学习满洲语文、蒙福古语文,之后学习汉语文;每日未正(下午14点)二刻,或至申(下午16时),下书房。
以为这就完了吗不是的,下书房之后还要去校场学习骑射武艺,直到天抹黑才能真正用膳休息。一年之中,只有元旦、端午、中秋以及本人生日当天不用到上书房,此外还有腊月二十九、三十两个半天的假期,其余时间都要学文习武,风雨无阻。
宜敏对于康熙这种紧逼型的教育方式颇为微词,但是康熙以自己为例,言道当年自己学习比起这有过之而无不及,甚至如今政务之余还要抽出时间学习,为此,宜敏只能无奈放弃,唯独把寅时上课改为卯时这件事极为坚持,甚至不惜翻出各种医书与康熙辩论,最终才如愿以偿。
上辈子康熙所谓的寅时到上书房,也就是凌晨四时正,而孩子们三时正就要起身才能赶得上,这叫什么事呢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吗她不服否认这样的教育确实让这些个阿哥出类拔萃,个个文武双全,但是长期高强度的学习不是一般孩子受得了的,一个个心里头压抑得很,将来出宫开衙建府都是花样作死,明面上个个光伟正,私底下都有很多坏毛病。
前世太子胤礽当年何等风华绝代,意气风发,只有执掌宫务的四妃才知道每年从毓庆宫中抬出的尸体有多少,悄无声息死在这些阿哥们手里的奴才有多少,那八阿哥号称温润如玉,风光霁月,私底下暴戾不下于胤礽,就连胤祉也没好到哪里去,糟蹋的宫女侍女不知道多少,一个个简直罄竹难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