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问道(下)(2 / 2)
张太虚明显震了一下,没想到小殷的问题如此犀利,一时间竟是不知道如何回答。
齐玄素本想开口斥责,不过转念一想,借着孩子之口试探下儒门态度也好,就算有什么问题,还能用童言无忌来找补。
所以齐玄素选择了沉默不语。
张太虚毕竟是多年的大祭酒,在经典义理方面不逊于三师,甚至更强一点,很快给出了答案:“万事万物,一直处在变化之中,没有什么是永恒不变的,一切制度都是随着世道的变化发展,从无到有,从有到无,只要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就没有什么是不应该的。”
小殷满脸天真:“可是儒门的文章里有那么多‘君’啊‘臣’的,如果没有皇帝了,那么儒门的这些文章不就废掉了吗?”
张太虚微微一笑:“‘皇帝’二字始于祖龙,祖龙认为自己功盖三皇五帝,故称皇帝。可早在祖龙之前,儒门就已经存在了,所以儒门的根本不在于皇帝,而在于君主,或者说领袖。国君可以是领袖,皇帝可以是领袖,大掌教也可以是领袖。只要领袖还在,那么儒门便在,那些君啊臣的也还在。”
小殷道:“听大祭酒这么说,儒门就像是个管家,不管主人是谁,只想要管家大权。所以每每神州陆沉,读书人们总是喜迎新主,世修降表。最好是主人什么都不管,把家里的一切事务都交给管家,这就叫圣天子垂拱而治。所以我听说,好些读书人十分怀念金帐呢。”
这话可真是大逆不道了。
不管齐玄素认不认可,面子上都得说两句:“小殷,你给我住口,是谁教你说的这些混账话?”
不过张太虚却是不以为意:“我注六经,六经注我。圣人传下的道理,我有我的看法,你有你的见解,他有他的解读,于是就有了不同的流派。不同流派之间的义理不仅不尽相同,甚至是互相矛盾,如你所言,有些人是这么认为的,也有些人不这么认为,认可不认可都是儒门,求同存异。
“除此之外,绝大多数人也并非将圣人道理视作行为准则,而是看作一块敲门砖,当作进身之阶。这样的人,过去在儒门做读书人,如今在道门做道士,如果哪一天佛门得了势,他们也不介意剃了光头去做和尚。若是神州陆沉,圣廷人来了,他们又要戴上假头发,穿上西洋装,拿起三角架,去赞美无上意志。所以问题不在于宗教和道理,而在于人性,你能明白吗?”
小殷“哦”了一声,看向齐玄素。
齐玄素终于说道:“小小年纪你懂什么啊,就敢口出狂言,要多向大祭酒这样的长者学习,多读书。”
张太虚笑道:“在我看来,小掌教非寻常人可比。用佛门的话来说,小掌教很有慧根,是个绝佳的人才。所以大掌教还是不要过多拘束她,由着她自行成长,说不定小掌教的才能不会局限于道门,而是整个人间。”
齐玄素吃了一惊,万万没想到张太虚会给出如此高的评价,而且谈到人间,又不免让他想起末法时代和域外天魔。
末法时代的道门该何去何从,这是一个难以回避的问题。
随着末法时代的到来,域外天魔的活动也越发频繁,就好像要捞最后一笔。
尤其是一个强大的域外天魔北落师门已经降临在人间,而道门又暂时没有办法针对她,只能勉强约束她,具体效果也不好说。
难道说小殷是对付北落师门的关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