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八百九十九章 最长的一日(1 / 2)

加入书签

“大齐军报”战地记者孙继民抵达克里米亚前线的头两天,便有幸目睹到了前线战事的惨烈。

法国人大口径火炮持续不断地轰击,被炮火摧毁的交通,泥泞的壕沟,糟糕的物资补给,在泥水中哀嚎的伤兵,没来得及掩埋的尸体散发出的浓烈恶臭味。

所有一切都给记者留下了这样一种印象,那就是他身处的并非人间,而是地狱。

接下来几天,他在军营中听说了很多国内从未听过的消息,或者说是这场战争的真相。

真相令人震惊。

孙继民发现,和国内宣传的并不一样,克里米亚前线士兵对这场战争并不感兴趣,甚至有人表现得颇为排斥。

大齐虽是民主国家,政府给予公民最大程度的自由,然而由于舆论管控,政府对信息进行一定的隐瞒和篡改还是必要的。

所以在开赴前线之前,士兵们普遍被告知这场战争是为了捍卫自由正义,是对法国人主动挑衅的反击,因为路易十四和他的军队威胁到了齐国的国家安全。

齐法两国相隔万里,可谓风流马不相及,两国之间平日井水不犯河水,说法国人威胁到齐国安全,总有些强词夺理的感觉。

总之,像帝彼得一世对欧洲宣战一样,齐国人也开始了他们的“特别军事行动”。

“你们憎恨法国佬吗“

“孙记者想听真话还是假话?”

“真话是什么?假话又是什么?”

“真话就是没有憎恨。我连法国人长什么样都不知道,怎么能憎恨起来?”

与士兵们的对话是这样开始的,刚刚开始便已经结束。

由于一直没能采访到自己想要的素材,记者最后不得不找到总司令官,也就是王小甫王将军,希望能从司令官这里得到答案。

这天清晨,孙继民按照事先约好的时间,来到前线司令部。

他在司令部的冷板凳上等了一会,听见卫兵在外面喊道。

“总司令来了!”

孙继民连忙迎了出去,王小甫骑着高头大马,头上戴着厚厚的毡帽,这个时候的克里米亚天气已经很冷了。

卫兵连忙跑到了马儿前面,抓住马镫,搀扶将军下马。

王小甫甩开卫兵,翻身下马,他自己稳定身子,拔出了军刀,面带欣喜而坚定的神情,径直走向大帐。

卫兵们屏住气息,一动不动。

“立——正!”王将军用震撼人心的嗓音喊道,这声音对他表示欢乐,对兵团表示森严。

几匹马纵列驾着的高大的天蓝色的不列颠轿式四轮马车,沿着没有铺砌路面的宽阔的周围种满树木的大路,奔驰而至,马车的弹簧发出轻微的隆隆响声。

“是法国人的说客来了?他们在战场上讨不到好吃,就想从这里找补·····你就是那个从天心城干的记者?此次在前线,有什么感触?”

不等孙继民回答,一架四轮轿式马车在兵团的队列在军营外面停了下来。

“是法国人来了,好像是我巅峰熟人,快请他进来!”王小甫强调说。

营门口的卫兵们一齐举枪致敬,发出铿锵的响声,算是欢迎这位法国使者。

法国人被吓了一跳,以为是齐国人要斩杀来使,直到确定子弹没有射向自己,这才擦掉额头渗出的汗珠,继续向前走。

王将军挺直胸膛,衣着整齐,从外表看,根本看不出这是一位年逾六旬的老头。

孙继明无精打采地瞥了眼法国人,对这个打断自己采访的人颇为不满。

“啊,罗布斯比尔!”王小甫说道,认出了眼前这个身材矮小的红鼻子法国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